一是儲備后備資源。堅持把煤炭產業作為核心主業加快發展,把煤炭資源儲備作為核心優勢持續強化,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2010年原煤產能要達到2000萬噸。繼續加大煤炭主業基本建設投資,在“十二五”期間,增加產能1100萬噸。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山東濟北、陜西彬長、內蒙古鄂爾多斯、云貴等四個礦區,總產能達到3200萬噸/年左右。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通過多種形式,繼續加大力度獲取后備資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資源基礎。
二是積聚技術資源。圍繞促進企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總目標,把握科技投入、自主創新和支撐主業發展等重點,加技術創新力度。以集團公司和新華醫療器械集團兩個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為龍頭,到2010年,形成并健全與集團公司發展相適應的技術創新體系。持續加強科技投入,到2010年科技投入占銷售額比重要達到3%以上。進一步健全完善產學研深度合作的工作機制,拓寬合作的方式與途徑,形成支持新項目開發和重點課題攻關的長效機制,提高重大技術難題的創新攻關能力。
三是改善財務資源。推行全面預算管理,2010年基本建立起流程規范、運行有序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加強財務管控體系建設,建立起以產權為基礎,以全面預算、財務風險管理為平臺,以人的約束、制度約束、審計約束為制約機制,重點關注財務信息資源、現金資源的財務管控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建立起財務評價體系和風險預警體系。規范財務核算,全面執行新《企業財務準則》,確保企業財務數據真實可靠。積極推進資本運營,根據企業發展趨勢,合理確定融資方式和融資額度,尤其是發揮好新華醫療上市公司的平臺作用,打造新的融資平臺,確保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四是優化人力資源。進一步優化職工隊伍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和能級結構。力爭到2015年,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職工達到80%,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占管理、技術人員隊伍總數的30%以上,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占職工總數的20%。進一步明確技術、技能人才參與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的方式方法、經費支持、成果轉化收益所得等具體規定,即一步完善行政職務、技術職稱雙通道成才機制,促進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源的轉化。
五是拓展市場資源。繼續按照“五統一”的原則進行運作,不斷增強抗風險的能力,力爭2011年完成運銷體制改革,實行煤炭運銷集中銷售,實現產、銷分離。積極探索實施“大營銷”戰略,選擇鐵路、電力、港口等單位實施戰略聯合,建立穩定持續的營銷機制,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