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著力推進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煤炭產業,編制本部資源開采利用規劃和外部開發規劃。實施煤層搭配開采,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實現經濟增長由增產增效、增量增效向管理增效、營銷增效轉變。煤化工產業,發揮技術、人才和管理優勢,避開耗煤源頭,以現有甲醇、醋酸及社會資源為原料進行產品深加工,加快產品升級,實現由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產出、低附加值、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低投入、高產出、高附加值、高效益轉變。煤電鋁產業,發揮煤電綜合效益優勢,堅持向上游拓展,尋求資源保證,向下游延伸,發展深加工項目。機電成套裝備制造產業,堅持開發轉型快、市場容量大、效益好的電氣產品,實現專業化、自動化。
二是嚴格規范項目建設程序。制定建設項目投資風險預案,嚴格投資風險評估分析。實行建設項目全面經濟評價,即將投產項目加快建設,在建項目優化設計,未開工項目重新論證。嚴格建設項目管理,引入設計、投資監理制,落實業主主導設計,強化投招標管理,實施全過程投資監控,杜絕計劃外工程和“三超”現象。落實“調試即試車、試車即試產、試產即達產、達產即達效”要求,明確施工單位調試職責,嚴格單體試車、聯合試車和投料試生產措施。強化財務決算、投資分析、轉資和后評價管理,確保及時轉產。
三是積極穩妥開展資本運營。完善資本運營管理制度,規范國有產權資產評估和轉讓行動。發揮資本運行平臺作用,爭取完成財務公司申辦組建,強化上海中期期貨公司監督管理。加快實施資本運營項目,積極開展境內外煤炭項目調研工作。高度重視融資工作,優化籌資結構,擇機發行中期票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