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鋼6月盈利1.58億 創去年8月以來最高
太鋼6月盈利1.58億 創去年8月以來最高

文章來源:山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09-07-28
今年上半年,全球不銹鋼產量(不含中國)下滑了近40%,國外不銹鋼巨頭仍未走出“寒流”,開工率僅維持在40%-50%。
在太鋼卻是另一番景象:1至6月份,不銹鋼產量完成預算目標的53.24%,不銹鋼銷量同比增長20.16%。隨著不銹鋼等重點品種產銷量的加大,效益逐月攀高,5月份扭虧為盈;6月份盈利1.58億元,創去年8月份以來最好水平。今年以來,太鋼人直面危機、危中求機,高奏調整結構、節能減排、精益管理“三部曲”,昂首走出了危機的陰影。
調整結構,向新市場要效益。今年上半年,全球不銹鋼市場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常規品種產品價格同比下降50%,幾乎無利可盈。在此情況下,太鋼人另辟蹊徑,及時調整品種結構,大力開發市場有需求、附加值高、比較效益好的產品。上半年,太鋼開發的雙相鋼首次應用于換熱器、核電行業,海底電纜用不銹鋼盤條首次批量供貨;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產品進入百萬發電機組,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水平,打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9Ni鋼中標中石油如東、大連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據統計,太鋼上半年優化品種結構增效達2.21億元。 節能減排,向二次能源要效益。在太鋼人眼里,廢氣、廢酸、廢渣等生產廢棄物是二次能源,是被放錯了位置的資源。上半年,太鋼焦爐煤氣脫硫制酸、高爐煤氣余壓發電、高爐煤氣聯合循環發電、飽和蒸汽發電、鋼渣處理等一批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迅速達產達效,既減少了污染廢棄,又增加了經濟效益。上半年,太鋼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91億元;與去年水平相比,噸鋼綜合能耗、萬元產值能耗、噸鋼耗新水均創出新水平,居行業第一;噸鋼化學需氧量、煙粉塵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大幅度下降,保持行業先進水平。
精益管理,向挖潛降本要效益。在太鋼,有這樣一份文件:去北京出差,一律乘動車組。上半年,太鋼費用支出同比降低了33%,僅此一項就增效9.03億元。記者注意到,太鋼上半年的經營分析報告顯示:累計挖潛增效24.56億元,其中采購成本降低增效3.63億元、優化原料結構增效3.41億元、提高技術經濟指標增效3.51億元等。用一位員工的話來說,“人還是那些人,設備還是那些設備,是推行精益管理改變了人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