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科院川西大橋加固工程正在上演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據悉,川西大橋維修加固工程將在4月30日前完成,并恢復通車。
川西大橋是彭州市最大的公路大橋,是彭州通往什邡、綿竹等地的必經之路,車流密集。受5.12汶川大地震影響,大橋的橋臺搭板、主拱及橫系梁、橋面欄桿等受到嚴重損壞,其維修加固工程是我省援建項目中技術要求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川西大橋如果不及時進行修復加固,隨時都有斷裂、垮塌的危險,修復加固大橋的難度比新建一座橋還難。但是,這其中的效益還是值得的。”省建科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天宇說。
川西大橋是閩彭情誼的象征,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保質保量地完成川西大橋加固工程,省建科院派出了最強陣容,采用最好的技術,精心組織,認真實施。一是選調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名、高級工程師和工程師5名、專業技術人員50多名的強大陣容。二是廣泛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工藝和材料,有效提高工效,縮短工期。采用大型銑刨機械替代人工,對原有橋面鋼筋混凝土鋪裝層實施有效切割拆除;采用日本先進的裂縫注射修補工法和材料對大橋主體結構裂縫進行修復加固,采用后注結構膠鋼板加固法對大橋拱架進行加固;廣泛采用早強性混凝土和自密性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早期強度,確保了工程質量。三是加大投入,科學安排,確保各項工序按時完成。將整個施工過程科學分為八個班組,各班組交叉流水作業,按施工進度計劃,嚴格控制主要施工關鍵節點,盡可能提前完成,為后序施工提供條件。為此,主要施工班組加班加點,每天施工時間超過10小時。四是抓好工程質量、搶抓工期的同時,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抓措施、抓落實,落實經費、責任到人,確保安全施工。
為確保川西大橋按時恢復通車,廣大工程技術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在工地上度過了2009年的春節。施工期間,省建科院侯偉生院長、陳振建副院長、趙士懷總工等領導多次前往彭州慰問奮戰在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該項目也多次受到了福建省建設廳、四川省建設廳及彭州市政府等部門的好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