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日前在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公布產權轉讓項目,擬采取部分轉讓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產權多元化。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或可推動這家老牌白酒集團企業建立靈活有效的經營機制,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擬引入戰略投資者 杏花村汾酒集團是國有獨資企業,注冊資本為42781萬元,主管單位是山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經營范圍為汾酒、竹葉青酒的生產銷售,國際貿易等。該公司位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占地面積230萬平方米,職工人數7582人。
該集團公司目前主要生產名優白酒汾酒和保健酒竹葉青酒,是全國最大的名白酒生產基地之一,是我國唯一一個同時擁有汾酒和竹葉青酒兩個國家名酒的企業,年生產能力達5萬千升。從財務狀況看,公司2005年、2004年、2003年總資產分別為230820萬元、219336萬元、198489萬元,凈資產分別為74373萬元、83897萬元、82699萬元,現價產值159075萬元、121114萬元、97158萬元,銷售收入分別為190844萬元、153316萬元、117683萬元,凈利潤分別為7602萬元、1187萬元、1368萬元。
負責該項目的同志表示,集團公司下設22個子、分公司,以上財務資料僅是集團總部的,并不包括其控股的下屬企業,目前集團公司的核心企業是上市公司山西汾酒。資料表明,杏花村汾酒集團控股69.97%的山西汾酒,2005年、2006年、2007年凈利潤分別達到13229.35萬元、26059.65萬元、35955.78萬元。
根據公告,汾酒集團公司的目標是,到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年增長速度達25.86%。并且,在“十一五”期間主要投向是啤酒和燃料乙醇。啤酒規模20萬千升,投資額2億元;燃料乙醇規模30萬-40萬千升,投資額10億元。有業內人士分析,由于集團公司是一家老牌國有獨資企業,從經營層面看相對保守而活力不足,與現代商業運作節奏的要求還有差距,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體制上著手,通過產權多元化,建立起有效的充滿活力的經營機制。
促進企業持續發展 酒類公司特別是名酒企業,大多是國有獨資企業,隨著市場及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相對而言,其經營方面的不足逐漸地暴露出來,經營機制很難與現代商業運作節奏相適應,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形成某種制約。因此如何改變企業經營機制,特別是從產權關系上進行改革成為企業及其主管部門思考的問題。
一些企業已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如目前的白酒上市公司水井坊、葡萄酒上市公司張裕等,都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MBO,實現了產權的多元化,企業利益與管理人員及職工的利益緊密結合,企業管理經營體制發生了根本改變。
事實上,幾年前山西汾酒集團引進戰略投資者事宜就提出來了,并與有關方進行了一些接觸,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該項目日前再度公告,也表明了相關方面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產權多元化的決心一直沒變。與其他許多產權轉讓公告不同的是,汾酒集團的產權轉讓項目公告中沒有對受讓方提出很具體的條件。上述負責該項目的先生也表示,對戰略投資者沒有具體條件,也沒有局限于是一方還是多方,一切要看雙方的談判而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