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電探索出“三位一體”煤礦管理新模式
皖北煤電探索出“三位一體”煤礦管理新模式

文章來源:安徽新聞網 發布時間:2008-05-22
當時間的腳步邁入2008年,皖北煤電集團捷報頻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一流的萬噸級甲醇流化催化裂解制丙烯煤化工關鍵技術,在皖北煤電淮化集團通過專家審查;公司被國務院6部委列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總投資15億元的省“861”行動重點工程、淮北地區目前設計產能最大的煤礦——皖北煤電集團錢營孜煤礦正式開工建設。
作為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皖北煤電集團抓住國企改革的重大機遇,積極穩妥地實施“瘦身”、“健身”、“強身”三項舉措,探索出“三位一體”的煤礦管理新模式,推動了企業跨越式發展。
“瘦身”:輕裝上陣,主業更精干
去年12月底,皖北煤電總醫院設計面積近5萬平方米的22層門診綜合樓工程動工興建。皖北總院原是皖北煤電集團的附屬單位,2005年分離后成為獨立法人,實行市場化運營,經濟效益提升。
從2004年開始,皖北煤電集團全面啟動分離辦社會職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瘦身”工作。2005年,集團公司所屬8所學校共674名教職工完成分離。當年7月,45名公安民警轉隸淮北市公安局。針對集團保證礦山搶險救護醫療需求的實際,對總醫院和7所分院實施整體改制,建立市場化運營的法人實體,保留10%股權。
在剝離輔業過程中,對集團所屬集體企業,采取或移交、或民營、或出售、或關閉等措施,堅決退出與集團主業不一致的領域。對自辦的后勤服務機構,成立置業公司,實行集中管理,逐步打造成社會化、市場化運作的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主輔分離。
截至2007年底,皖北煤電集團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共分流安置從業人員近萬名,企業每年減少補貼性支出8000余萬元。“瘦身”之后輕裝上陣,煤炭主業迅猛發展。去年,新拓展的煤炭物流銷售煤炭350萬噸,成為華東煤炭物流大戶。今年,集團將有兩對礦井建成投產。
“健身”:夯實基礎,效益大提升
“去年下半年,我們采區人均月工資達到8000多元,比前年同期提高20%。”恒源煤電公司采煤二區負責人說。
從去年3月起,恒源煤電公司采煤二區積極探索精細化管理新模式。通過優化設計,優化工時利用,優化勞動組合,實施定置管理和班隊自主管理,全區人員由原176人減至121人,而產量卻提高了11%,工效提高了71.3%;“三違”現象同比下降,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在集團公司處于前列。
在加速推進戰略實施過程中,皖北煤電集團探索出企業文化建設、精細化管理、員工素質提升“三位一體”的煤礦管理新模式。理念的認同、素質的提高、管理的優化,使得集團“一線減隊伍、二線減系統、三線減機構”的工作得到平穩推進。去年,生產礦井平均一線減掉3.5個采煤隊和5個掘進隊。二線人員實現有序分流。三線和機關精簡二級機構38個,精簡中層管理人員81名。生產礦精簡出來的富余人員3660名向新建礦井分流。
近兩年,全集團共減少生產礦井從業人員近6000人,而煤炭產量同比增加20多萬噸。分流人員到新井,使得4對基建礦井建設步伐加快。去年,集團人均年收入達到3.2萬元,比上一年增加4000元。
“強身”:資本運作,助推新跨越
2004年8月1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隨著一聲鑼響,安徽煤炭第一股——恒源煤電成功上市交易,拉開皖北煤電集團實施資本運作的大幕。之后不久,恒源煤電8052萬股非流通股股權分置改革完成;恒源公司發行4億元可轉債申請順利通過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審核,并成功發行。目前,皖北煤電集團正在籌劃以恒源煤電為平臺,推進集團煤業整體上市的方案。
早在2005年3月,皖北煤電集團和國家開發銀行就簽訂金融合作協議,集團將獲得110億元協議融資,用于新礦區勘探規劃、礦井建設、綜合電廠及煤化工基地建設。2006年7月4日,皖北煤電10億元10年期企業債券正式發行,成為2000年以來全省首家成功發行企業債券的企業。
對皖北煤電來說,實施資本運作的得意之筆要數出資4.36億元,以市場化運作方式,收購省內最大的煤化工企業——淮化集團。并以淮化集團為平臺,努力搶占發展煤化工的制高點。去年1月18日,煤制油的關鍵項目——合成油催化劑項目開工建設;去年10月18日,全國首套萬噸級甲醇制丙烯工業試驗裝置落戶淮化。目前,170萬噸甲醇及轉化烯烴項目一期工程籌備工作基本結束,今年將開工建設。
卓有成效的資本運作,使皖北煤電集團駛上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正在向著建成華東地區極具競爭力的基礎能源企業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