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瑞士再保子公司-瑞士再保全球市場公司(Swiss Re Global Markets Limited)與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簽訂了一項購買減排量協議。主要目標是為瑞士再保的排放交易部購買核證減排量(CER)。
河北建投新能源的項目將通過使用最先進的風力電站來代替礦物燃料電力,并與華北電網聯網,以實現減排。
“此交易可以通過從河北風力發電這樣的高質量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購買和出售核證減排量,向全球客戶提供廣泛的溫室氣體(GHG)相關產品和服務,包括向那些需要遵守歐洲排放交易方案或京都議定書等排放限量和交易體系的客戶出售核證減排量。”瑞士再保環境和商品市場部排放主管Ben Lashkari表示。
根據京都議定書,大多數發達國家(包括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均承諾在2012年之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規定水平以下。為達成這個減排目標,歐盟實施了歐洲排放交易方案(EU-ETS)。該方案嚴格規定電力、水泥、鋼鐵生產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排放上限。未能遵守規定的公司須交納高額罰金。
公司和政府還可以從聯合國監管下的國際碳市場上獲得核證減排量,通過使用核證減排量來實現減排目標,例如可以從河北風力電站這樣的減排項目購買核證減排量,用來抵免其部分排放量。
對于那些需要滿足減排目標要求的公司和政府,以及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碳市場帶來了雙贏的局面。需要合規的買方可以通過對新興市場中的項目(而非本國項目)進行投資,實現更大的減排量。而發展中國家則受益于買方帶來的技術轉移以及用于清潔能源技術的額外資金。
“這是瑞士再保在全球范圍的排放市場中展現其執行能力的又一個例子。對于需要遵守現在或未來減排量目標的政府、能源單位和其它各個行業來說,排放市場的發展剛好滿足其需求。”瑞再環境和商品市場部主管杜貝(Juerg Trueb)指出。
事實上,早在2003年10月,瑞再就宣布了一項目標:在十年內成為完全碳中性企業,成為了金融服務業中第一家設定此類目標的大公司。該目標已在2007年提前實現。瑞士再保原計劃到2013年將旗下員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5%,這項計劃也提早達標。鑒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緊迫性,瑞士再保現把到2013年的減排目標提高一倍,定為30%。
而鑒于氣候問題的緊迫性,瑞再已經決定提高其減排目標。現在的目標是到2013年把員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這相當于在原定目標上翻倍。此外,在2008年初,瑞士再保購買并使用了相當于2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排證。這意味著,自2003年10月算起,公司的所有排放量(包括公務乘機的排放量)都已全部抵免掉。由于這些措施,瑞士再保現在成為了自2003年10月算起的碳中性公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