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建設新型工業基地的目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以發展新興產業、節能降耗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著力點,以大企業和特色工業園為支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集群經濟,加快“三大基地”建設步伐,在工業經濟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上下工夫,突出“好字優先、好中求快”,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結構調整 當前,全省工業正處于綠色轉型和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主的階段,進入以發展新興產業為主的新階段,發展新興產業是破解發展難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根本途徑。作為省會城市,今年將通過繼續開展“工業項目推進年”活動,重點抓好10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重大工業項目,創新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出一批新興產業的大項目好項目,使其盡快發展成為太原市工業經濟新的支柱產業。2008年,新興產業的發展,將抓住不銹鋼及深加工、載重汽車及配套零部件、煤炭機械成套設備、鎂鋁合金新材料、全鋼子午線輪胎五個重大工程,全力攻堅,加速建設不銹鋼及深加工、新型裝備制造業、鋁鎂合金加工制造“三大”工業基地。傳統產業的發展,將通過實施一批技術先進、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標志性項目,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大整合和重組力度,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切實加速新型化進程。通過進一步加大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促使煤炭、焦炭、化工和電力工業盡快步入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軌道。
■關鍵詞:節能降耗 各級各部門、各企業都要進一步提高對節能工作的認識,設立能源管理機構,重點企業要認真執行能耗統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焦化、煤炭、冶金、電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的重點企業,要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實施主要產品單位能耗、重點工序能耗對標,找出差距,制定整改方案并組織落實,使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和重點工序能耗大幅下降,實現部分企業能效水平達到行業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
加大投入,著力抓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重點耗能企業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十一五”節能改造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加大投入,在燃煤工業爐窯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等方面,確定和實施一批節能項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電力等行業,重點是推廣循環流化床鍋爐、余熱余壓回收利用及發電等節能技術。市里將建立節能專項資金,采用以獎代投的方式,與省里的節能項目扶持資金配套,專項用于支持節能示范工程和重點節能項目。要搞好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嚴格執行產業政策,提高準入門檻,嚴格節能執法,落實節能責任目標,做好節能目標綜合評價工作,營造濃厚的節能氛圍。
■關鍵詞:循環經濟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工業綠色轉型、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主要途徑。要緊緊圍繞 “煤-焦-化”、“煤-焦-鐵-鋼-鋼材”、“鎂-鎂合金-鎂鋁制品”、“煤-電-新型墻材”等產業鏈,把資源的循環利用作為節能和環保的主要途徑,本著“吃干榨盡”的原則,實施重點綜合利用項目,延伸冶金、煤焦、化工等產業鏈條,改善用能結構,提高用能效率。
開展能源和水的梯次利用,開發廢棄物資源,形成廢棄物和副產品的循環利用的工業生態鏈網,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廢物排放量最小化,達到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加速太原市主導產業循環發展。要加強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工作,推進焦爐煤氣綜合開發利用、煤泥矸石、粉煤灰等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實現產業之間的鏈接和資源的循環利用,大力推進新型墻體材料和節能利廢建材產業化。抓好盛達新型建材公司1億塊粉煤灰蒸壓磚;一電廠20萬m3加氣混凝土砌塊及6000塊粉煤灰蒸壓磚項目、東盛焦化2×2500千瓦焦爐煤氣發電、梗陽2×2.5千瓦焦爐煤氣發電、太重6000千瓦余熱發電、金園1億塊粉煤灰蒸壓磚、太鋼1億塊粉煤灰蒸壓磚、山西新型爐業公司煤矸石生產耐火材料等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的建成投產。
■關鍵詞:好中求快 一是強化“保障、引導、服務”意識,加強分析預測、信息服務、規劃指導,完善經濟調控目標考核,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二是堅持對30戶大企業、大集團的政策扶持,實現企業由大變強的目標,使其成為產業優化升級的主導力量;抓好重點企業的發展項目,帶動產業聚集,盡快形成一批輻射能力強、帶動作用大、有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同時組織中小企業開展協作配套,使關聯企業在生產上分工協作、技術上互動創新、資源上互補共享。三是加強煤、電、氣、運的綜合協調,做到供求平衡,將電力、運力等新增資源優先用于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加強與鐵路、金融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定期研究煤氣、運輸、資金等重要生產要素供求情況,努力緩解企業資金、運力需求矛盾。四是注重發展金融保險、研發設計、綜合運輸、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互動發展,加速太原市重點產業的比較優勢變為競爭優勢。拓展服務業的發展領域,擴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大力吸引外資投向服務領域,使太原成為國內服務業轉移和發展的重點。
■關鍵詞:特色園區
按照“企業集群、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的原則,加快工業布局調整優化;依托大企業、大集團辦園區,使園區成為新興產業的集聚地、搬遷產業的承接地和工業發展主要增長極。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吸引戰略投資者共建工業園區的方法,開拓融資渠道,加快園區的水、電、汽、道路等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為吸引重大投資項目和企業入駐創造條件。
對工業園區投資強度最低要求標準是:國家級開發區一般不低于300萬元/畝,省級開發區一般不低于200萬元/畝,其他工業園區一般不低于150萬元/畝。重點推進太原民營開發區和不銹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無縫鋼管項目投產;加快富士康工業園區三期建設,手機整機生產達到年產3000萬臺的能力;加大協調力度,啟動南方汽車工業園區建設,一期工程完成后,形成1.5萬輛重車生產能力。同時,要抓好鋁鎂、服裝等特色園區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推進工業園區快速發展。結合“三城”建設的要求,對條件成熟的市區企業要加快制定搬遷方案,加大實施力度,積極配合省里為搬遷太化等企業,做好準備,提供服務。
■關鍵詞:技術創新
積極推動全市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引導企業完善技術中心的基礎設施、運行機制、人才隊伍和創新理念建設。不斷提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水平,拓展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在全市的覆蓋面。爭取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達到25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3戶,積極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壯大太原市的技術創新體系。
引導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實現人才和技術資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要了解行業技術前沿的發展方向,分析確定自身的產品升級需求和技術需求,增強產學研合作的意識,主動與大專院校、研究院所建立聯系,形成需求明晰、知識共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技術聯合體及利益共同體,建立起產學研合作的長效機制。要不斷加大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要大于5%,認真開展技術創新項目的研發。同時要擴大對外開放與交流,認真組織好6月份在太原舉辦的“歐盟-中國山西地區企業合作項目對接會”, 充分利用歐盟地區企業的科技和人才資源,在機械裝備制造、煤化工、新材料、資源綜合利用及相關領域,引進先進的技術、人才和資金,提升太原市企業技術創新水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