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方位調整經濟結構,構筑產業發展新格局。不斷拓寬煤機設備制修市場,形成了專業化、規模化的綜機大修體系;加強客戶綜機修理服務合作,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注重培育產品自主創新能力,進行產品延伸。截止10月份,在銷售收入與同期持平的情況下,利潤同比翻了兩番,呈現出產值不增效益增的良好局面。
二是增加科技投入,研發高端產品,大打“差異化”戰略牌。投資4300萬元,對廠房、設備、工藝、工裝進行更新改造,購置國內外先進設備350臺套,制造工藝更加優化。投資1000余萬元科研資金,成立了采煤機、掘進機、液壓支架產品科研組及電氣研究所等研發機構。產品不斷晉檔升級,制造技術逐步從照搬照抄到自主創“芯”、產研結合轉變。成為國內第一家具有井下綜采工作面電氣設備配套生產能力的企業。自主研發的3300V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高壓組合開關獲國家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二等獎,為 600萬噸綜采工作面配套制造的ZYF8500型液壓支架獲中國專利高新技術產品博覽會金獎。另有6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專利,多項科研成果填補省內、國內同行業空白。
三是實行高端“引智”與“內培”相結合原則,開通創新創業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加強與東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煤炭科技研究所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設產學研聯合體。不斷研究和探索科學的績效考評和激勵機制,在努力創造民主、寬松的學術環境、研究氛圍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經濟杠桿和利益驅動機制,調動技術人員勇于開拓、努力創新的積極性,今年共發放項目獎勵15萬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