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登頂632米“申城之巔”
“上海中心”登頂632米“申城之巔”

文章來源:上海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4-08-18
2014年8月3日上午10點59分,隨著塔冠結構中最后一榀鰭狀桁架緩緩起吊并安裝到位,歷時近6年建設的“上海中心”按計劃順利達到設計高度632米,刷新了“申城之巔”的新紀錄。作為上海市重大工程,代表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上海建筑業水平的“上海中心”胸懷“心中上海”理念,從醞釀于圖紙,到屹立于浦江東畔,用智慧、勇氣和創新精神,打造了一項又一項中國乃至世界“之最”。
一、綠色之最:樹立環保建筑標桿
“上海中心”籌建初期就不追求建筑的高度,而是力爭為“節能、綠色、環保”的超高層建筑貢獻一個實例,為國際建筑業設置一個綠色標桿。在設計階段,“上海中心”采用了“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創造性地集成綜合應用了四十多項綠色建筑技術,成為世界上首座得到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與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頒發的LEED金級預認證的“雙認證”綠色超高層建筑。
“上海中心”120°旋轉的獨特建筑外形,有效降低風荷載約24%,減少投資約3.5億元。位于“上海中心”塔冠上的270臺風力發電機,是中國建筑安裝最高的風力發電機組,在理想風速下將為大樓每年提供綠色電力約119萬KWH,滿足部分建筑照明電力需要。同樣位于塔冠的雨水收集器,將每年收集利用雨水約2萬立方。中水年收集利用達23.5萬立方,占大樓總用水量25%以上。“上海中心”辦公區域全部采用LED照明并使用動態感應智能照明和智能窗簾技術,根據自然光線自動調節亮度。92%的建筑材料采購半徑在500公里內。此外,中央能源控制系統(CPMS)、樓宇設備控制管理系統(BMS)、時鐘和中央集成管理系統(IBMS)等共同監控機電設備運行工況,掌握和控制能源消耗,不斷進行優化調整。
雖然上述措施會使“上海中心”建安成本增加2%左右,但投入運營后的能源消耗同比可降低20%左右,每年碳排放量減少1.25萬噸,相當于11萬棵30年樹齡的冷杉樹。
二、科技之最:實現中國“智”造
“上海中心”工程實施難度巨大,是中國第一次建造超過600米以上的建筑,世界上第一次在軟土地基上建造重達85萬噸的單體建筑,世界民用建筑一次性連續澆筑方量最大的6萬立方米的混凝土基礎底板工程,混凝土一次泵送到620米高度的世界新紀錄。這就必須在建筑、結構、機電設計、安全、綜合施工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上海中心”業主和各參建單位整合各方資源,攻堅克難,不斷創新,解決了許多沒有先例的國內甚至世界級的難題。
其中,“上海中心”在世界上第一次于超高層建造14萬平方米的懸掛柔性幕墻。在業主、同濟大學、上海建工等專家共同研發下、為“上海中心”量身定制了一套“可滑移支座”,成功實施這一世界最難的幕墻工程。這種允許結構體系伸縮從而控制變形的技術,借鑒了航空航天及軍用領域的高科技,在建筑領域尚屬全新應用,不僅滿足了外幕墻支撐體系精度和變形控制需要,同時解決了“長期服役”且“免維護”的棘手難題,更因為實現國產化減少了上億元的進口費用、克服了供貨周期長等弊端。
為減緩強風晃動下樓內人群的不適感,在超高層建筑中加設阻尼器是高品質超高層建筑的標配。剛剛封頂的“上海中心”塔冠中,安裝了由上海材料研究所自主研發、世界上第一個引入電磁原理、也是世界上自重(1000噸)最重的阻尼器系統。與傳統機械原理阻尼器相比,“上海中心”電磁原理的阻尼器不僅安裝、調節和后期維護更方便,使用壽命更長,且幾乎無摩擦、無振動、無噪音,是中國工程師的創舉,也一舉打破了阻尼器的設計和建造由美國、加拿大、日本壟斷的局面。
三、工藝之最:造車工藝造大樓
“上海中心”造型突破傳統,體量龐大,為施工精度和變形控制帶來巨大的挑戰。項目公司作為業主單位,帶領所有參建單位,堅持推行先進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術管理,充分發揮BIM高精度的運算能力和高靈活度的適應性,實現創新型的外形設計和高效出圖,從設計源頭避免復雜空間中的結構碰撞,在加工、制作、現場施工和安裝階段提供精確數據,減少返工,節省材料。以減少碰撞為例,提前發現并解決的碰撞點總數超過10萬個,按單個碰撞點平均單價1000元左右計,保守估算應用BIM至少為“上海中心”節約費用大約1億元。
通過運用BIM等先進技術,“上海中心”的建筑工藝堪比汽車制造,精準度達到機械級。如塔冠鋼結構安裝精度達到1.5毫米。從地下二層到達第118層的三臺觀光電梯速度最高可達每秒18米,這三臺世界最高速電梯的井道導軌總高度約600米,垂直度均控制在0-1毫米之內。外幕墻結構上的“滑移支座”,安裝精度更是達到毫米級,遠高于常規建筑土建的精度標準。
四、工況之最:高空施工挑戰極限
“上海中心”600米以上高空,風力強、濕度大、氣溫低、安全管控難度高。面對惡劣的氣候環境和施工條件,工程總承包方建工集團及其分包單位的建設者們充分發揚了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的精神,完成了“混凝土一次泵送至620米高空”,安裝了我國最高的冷卻塔(120層、561米)和最高的變配電站(116層、536米),安裝并拆除了600米以上四臺目前中國建筑工程中最大的大型起重設備,完美實現了塔冠結構和各專業設備的精確施工。
五、功能之新:光耀浦江兩岸
為打破建筑建成后的凝固形象狀態,“上海中心”擬利用大樓特殊的空間結構和外形特征,進行表演性“燈光秀”演出,凸現建筑造型特色,演繹上海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我們已經聘請了指導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建國60周年等大型活動開閉幕式燈光秀表演的沙曉嵐先生,擬在2014年12月31日竣工之際,舉辦樓宇大型“燈光秀”演出。目前已完成燈光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配套工作,并形成了一個浦東、浦西聯動的初步方案。該方案還需政府相關部門批準,并需市政府協調與浦西的銜接聯動,以便為申城的迎新活動奉獻一場精彩的演出,給城市帶來更多的驚喜。
“上海中心”今年年底將實現除酒店精裝修部分外的土建竣工,2015年年中將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