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鋼煤調濕裝置提質增效年創效益近5000萬元
山西太鋼煤調濕裝置提質增效年創效益近5000萬元

文章來源:山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4-08-19
自2009年初國內首套煤調濕裝置在太鋼上線運行以來,每年可創效益4591.4萬元。5年來,煤調濕裝置的建成投用,為太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一步降低焦炭生產成本、實現節能降耗發揮了積極作用。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國家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在鋼鐵企業中,鐵前工序耗能量占全行業耗能量的70%以上,是節能降耗的重中之重。
煤調濕是裝爐煤水分控制工藝的簡稱。煤調濕技術是指采用特殊工藝技術設施將煉焦煤料在裝爐前除去一部分水分,使入爐煤水分穩定在生產工藝要求范圍內。采用該技術,可大大減少煉焦耗熱量,減少焦化污水排放量,同時提高焦炭的產量和質量。
煤調濕技術代表了國際煉焦行業發展的方向。國際上,這項技術只掌握在少數幾個國家手中,形成了壟斷。2008年,經過多次討論和反復論證,太鋼決定自主建設煤調濕裝置。2009年2月,國內首套煤調濕裝置在太鋼建成投產,裝爐煤水分由10%降為6.5%,裝爐煤堆密度提高了6.9%,結焦時間縮短4%,酚氰污水排放減少3.5%以上,焦爐生產能力提高7%,每年節約能量27.1萬吉焦,相當于9226噸標準煤。通過增加焦炭和煤氣產量,年創效益4591.4萬元。
太鋼煤調濕整套設備以太鋼為主設計制造,實現了關鍵設備特殊用鋼的國產化。其中,換熱管用管材、蒸汽室用板材均采用太鋼生產的雙相不銹鋼,干燥機外殼筒體用鋼為太鋼生產的復合板。設備投運以來,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查閱并消化了大量國外資料,針對煤調濕設備狀況和工藝現狀,不斷優化控制程序和技術參數,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干燥機制造”、“載氣除塵器防火、防爆、防結露”兩項技術為國內首創。其中,“防止干燥機換熱管損壞”技術獲國家實用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