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鋼集團實施低成本戰略全年降成本40.88億元
廣西柳鋼集團實施低成本戰略全年降成本40.88億元

文章來源:廣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5-01-21
2014年是鋼鐵行業極為困難的一年,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鋼鐵產能過剩、市場需求持續低迷、鋼貿商資金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鋼材和原燃料價格持續下跌,國內鋼鐵行業處于微利和虧損之間波動發展的“新常態”。面對刺骨的鋼鐵寒流,柳鋼深入實施低成本戰略,全年共降低成本40.88億元,實現盈利3.15億元,產量、收入、利潤、利稅在全國鋼鐵行業中均處于較好水平。
一是搶前頂層設計,科學鎖定目標。圍繞“成本、質量、品種”修訂完善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將各個產品的目標成本列入經濟責任制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鉤,實行重獎重罰。改變考核模式,只考核各主體單位工序成本,并相應設計考核基準值、考核值、奮斗值。定期通報與講評各主體單位工序的指標完成情況,讓單位自覺找差距、挖潛力、奮力趕超。
二是實施靈活采購,化解市場風險。加強物資采購資源收集分析,走訪考察40多家港口貿易商,建立了采購可靠的信息基礎。將往日大批量擇機采購模式向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購模式轉變,更注重采購質量和性價比,最大程度降低庫存和采購成本。2014年,柳鋼廠內庫存最低時,精煤、噴吹煤的使用量分別不足3天和5天,實現了快進快消的低庫存“常態化”運作,大宗原燃料采購實現了2014年柳鋼累計降低采購成本21.35億元目標,最大限度降低了原燃料和鋼材價格下滑帶來的巨大潛虧風險。
三是強化重點攻關,深挖工藝潛力。將全年降成本45億元的目標分解到各生產廠,強化各生產廠降本攻堅能力。煉鐵廠對高爐實施高頂壓、高風溫、高富氧、高噴煤和大料批操作的“四高一大”工藝優化操作法,實行以焦定產、定產降焦、降焦增產的生產策略,開展先將噸鐵燃料比降低至530千克,再降至520千克的分布攻關,高爐工藝操作進入國內先進水平。轉爐廠通過工藝攻關廠噸鋼降成本達35.96元,全年鋼鐵料耗同比下降了6.83公斤/噸鋼。熱軋廠將降本目標層層分解出42個技術經濟指標逐項落實,工序成本和維修費同比降低了1.09億元。
優化生產組織,保證低耗高效。抓住高爐和轉爐這兩個關鍵環節,確保“鐵鋼平衡”的生產部署。鐵前單位及時跟蹤、調整燒結礦堿度和穩定焦炭熱強度,靈活調整焦爐結焦時間,保證高爐用料和焦炭質量;優化配礦、配煤方案,盡可能讓高爐“吃好吃實惠”;縮短鐵水罐運輸時間,提高機車作業率,減少鐵水鑄塊和降低高爐待罐休風率;狠抓鑄坯質量管理,釋放轉爐連鑄機產能,合理調整轉爐入爐鐵水耗,提高轉爐消耗鐵水的能力。嚴格落實“一貫制”“相似成分多個鋼種共包冶煉”“較小訂單搭配冶煉”“軋機檢修提前更換轉爐品種”等生產組織模式,在逆流中奮力挖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