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歌舞團公司深化企業改革成效明顯
貴州黔東南州歌舞團公司深化企業改革成效明顯

文章來源:貴州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5-03-12
繼大型苗族歌舞劇《仰歐?!愤M入國家大劇院拉開全球巡演,并榮獲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后,2015年1月,貴州黔東南州歌舞團公司再創佳績,由其精心打造的世界非遺侗族大歌音樂詩劇《行歌坐月》在國家大劇院成功舉行首演。近年來,在貴州黔東南州國資委的指導下,貴州黔東南州歌舞團公司通過不斷深化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著力打造精品節目,實現了企業平穩過渡、健康發展。
一、打造民族文化藝術精品,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以市場為導向,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充分挖掘本土民族文化,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吸引力、感染力的民族文化藝術精品,不斷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近年來,先后打造了《仰歐桑》、《行歌坐月》、《苗繡》、《天下西江》等32個精品歌舞節目。其中,《仰歐桑》是貴州省第一個進入國家大劇院展演的節目,該劇被譽為苗族“最美麗的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類項目,成為了“美麗黔東南”、“多彩貴州”呈給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又一張文化旅游名片。
二、拓展國內外市場,提升對外知名度。
立足省內市場,積極開拓省外、國外市場,通過開展精品演出活動,進一步提升知名度。目前,成功舉辦了貴州天柱中國超級牛王爭霸賽、臺江姊妹節、全州第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雷山苗年節等大型演出活動;2014年,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0余個大中城市開展《仰歐?!?、《行歌坐月》和《追夢黔東南》等演出共計66場。同時受邀參加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交流活動,演出40余場。近年來,多次代表國家赴法國、英國、意大利、新加坡、阿曼、迪拜等國演出。
三、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以提供公益性演出為首要任務,保質保量完成州政府公益性演出。每年定期深入全州16個縣市開展慰問演出活動,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惠民政策,不斷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近三年來,完成公益性演出356場,受益群眾30余萬人次。
四、狠抓文化產業項目,加快企業發展。
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通過狠抓文化產業項目,不斷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加快推進企業發展。通過不斷加大對文化創意業、影視服務業、新聞出版業、數字內容與動漫業、文化會展業、文體休閑娛樂業、文化產品流通業、文化產品制造業等領域的探索和研究,先后推出了《情定西江》、《侗郎組合》、《仰歐?!?、《行歌坐月》、《民族魂》、《原生態的歌》、《侗族情歌》等文化產業項目。
五、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010年8月,貴州歌舞團公司由事業單位轉為文化藝術企業后,公司著手強化內部機構建設,成立了演藝部、創作部、舞蹈隊等8個部門和樂隊。同時,以項目為龍頭,積極引進民營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先后組建了“貴州仰歐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貴州民間侗族大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黔東南州苗嶺侗鄉民族服飾有限公司”,形成了以國有經濟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綜合體。民營經濟的加入,為州歌舞團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加快了企業發展速度,轉變了企業經濟發展方式。
六、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以返聘的形式,對轉企改制后離退休的藝術家及骨干人才實施聘用;深入省內外各藝術院校開展人才招聘,不斷壯大人才隊伍,增強企業活力;通過與貴州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實行聯合辦學開設民族歌舞傳承班,與中央民族樂團、凱里學院合作成立中央民族樂團•黔東南州民族音樂基地和藝術實習基地,大力培養貴州東南民族歌舞演藝人才,為今后企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改制轉企以來,貴州黔東南州歌舞團公司通過深化企業改革,實現了經營業績穩步增長,職工收入不斷增加。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628.8萬元,同比增長98.6%,實現利潤210.5萬元,同比增長7.45%,實現稅金24.09萬元,同比增長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