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山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5-03-12
跨越,是一種奮勇前行的夢想!是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
對于山西同煤集團四臺礦來說,跨越不只是以一種夢幻的形式存在,而是將這種追求化為了一種能夠讓人聽得見、看得見、感受得深的現實。
回首2014年,四臺礦憑著一股敢為人先、永不言敗的勁頭,緊緊圍繞同煤集團“求生存、渡難關、增信心、謀發展”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安全工作不動搖,全力以赴組織煤炭產量,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千方百計凝聚穩定員工思想情緒,煤炭產量、掘進進尺、經營指標、外運任務等集團公司下達的年度考核指標均創新高,演繹了一出真實的、動人的跨越傳奇。
有人一定會認為,四臺礦之所以能夠取得驕人的業績,無非是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使然。但事實恰恰與之相反,四臺礦地質構造復雜多變,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斷層、沖刷、陷落柱等成組成群出現,而且沒有絲毫規律可循,掘進戰場條件惡劣,綜采工作面搬家頻繁,礦井防治水工作艱巨繁重……
“開展‘三大會戰’捋順了礦井采掘銜接順序;‘三大決戰’主動治理水、火、煤塵重大隱患;2015年我們要在前兩項活動的基礎上實施安全精細化管理,為礦井安全發展打牢基礎!”破解難題沒有先例可循,四臺礦一班人勇于面對問題從容不迫,因勢制宜發展思路清晰,攻堅克難敢于破解難題,這座礦井又一次在逆勢中揚帆起航。
“三大會戰”穩產高效
2015年,四臺礦繼續立足現狀,考慮長遠,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制定了“超4保5不爭6”均衡穩定生產舉措,確保礦井安全、穩產、高效。
超4——合理布置采面,為煤炭產量不低于48.3萬噸月度平均計劃提供保障;保5——均衡穩定生產,“肥、中、瘦”配采,每月產量控制在50萬噸;不爭6——遵守發展規律,雖具備月度6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堅持可持續發展之路。
面對礦井煤層變薄、產能銳減、地質構造復雜、搬家倒面頻繁等壓力,四臺礦在持續推進開拓、搬家準備、機電“三大會戰”,抓好采掘銜接、理順生產環節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綜合考慮礦井煤碳賦存狀況、生產工藝條件以及礦井長遠發展等多個因素后作出的配采調整,將礦井所有煤層賦存穩定的可布置工作面按可采儲量和生產條件劃分為60萬噸以上、30~60萬噸、30萬噸以下的“肥、中、瘦”三個大類,并將綜采隊組按使用采煤裝備的可采煤層厚度來調整生產部署,使薄、厚煤層得到同步回采。在開采設計上,以采面無法通過的地質構造作為盤區分界線,對原有的小盤區進行重新規劃整合,將盤區走向長度由原來的800-1000米增大到1500-2000米,提高了資源回收率。同時以“均衡穩定、高產高效、提標升級”為目標,在生產隊組間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勞動競賽。制定臺階加價打包獎勵辦法,按照產量進尺的數量給予階梯式加價獎勵,同時對綜采、掘進生產隊組實行末位淘汰和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對未完成月度核定生產任務隊組,以及工程質量不達標、檢修不到位、影響安全生產等行為進行嚴格考核,形成了隊組之間“比安全、比產量”,員工之間“比干勁、比出勤”的良好局面,全礦在困境中實現穩產高產。
“三大決戰”防患未然
周邊小窯采空區或積存大量積水,或自燃形成火區,巷道開拓、機組采煤過程中伴生出的粉塵也極具爆炸性。為此,四臺礦提出“主動治理、超前預防”的工作思路,在全力打造安全質量標準化升級工程的基礎上,打響專項整治礦井水患、防火滅火、綜合防塵“三大決戰”,主動治理礦井自然災害,釋放受影響產能。
針對礦井水患嚴重的實際情況,四臺礦建立414盤區、303盤區、402盤區三處直排系統,與礦井原有中央泵房形成“一主排、三直排”的礦井綜合排水系統,同時組建專業探放水隊伍,加強礦井涌水量動態監測監控,2014年全年科學排放采空積水574.73立方米。
根據周邊火區特點,該礦引進粉煤灰充填技術,對工作面采空區的密閉空間進行充填,并噴灑氯化鎂防止煤體自燃,加大采空區灌漿力度,實施井上下防滅火綜合治理。建立“系統隔塵、源頭降塵、專人管塵、全員防塵”四位一體綜合防塵管理體系,完善礦井灑水防塵管路系統,引進新型動壓注水泵,由專業鉆探隊伍按照每隔30米施工一個注水孔、每100米240噸注水量的要求,對綜采工作面實施煤體注水,有效改善作業環境。
精細管理 固本強基
精細管理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徑。經過多年來的不斷摸索和實踐,四臺礦逐步形成了“精細化管理模式”。
這個礦把精細化融入到安全管理全過程,出臺《精細化安全管理實施辦法》,重新修訂《四臺礦2015年安全管理制度》,對礦井探放水、通風管理、斜井運輸、特種設備、標準化建設等方面重新梳理匯總,避免重復考核和交叉考核,便于員工接受和操作。
有了總規,在各項具體安全管理方面,四臺礦也著手立下了“規矩”,基層區隊無論是安全制度建設、教育培訓、隱患排查,還是材料碼放、供電、消防管理、管線吊掛等都要求統一標準、統一格式,規范形式、內容。
在各專業工序質量管理上,從巷道開口、掘進施工、綜采穩裝、正常生產,一步一環、一點一面,全部嚴格按規程施工,按標準達標。同時,從巷道初次成型、打眼角度、錨桿安裝初錨力、掛網質量到設備設施安裝全部實名掛牌,促使巷道一次成型,工作一步到位,驗收一次達標。
降本增效 源頭管控
四臺礦認真梳理深度挖潛堵漏的關鍵點,找準突破口,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全面開展“物資定查、設備定檢”挖潛活動,進一步盤活閑置資產存量,減少閑置庫存,提高資產利用率。同時,推行“六嚴抓六確保”機電管理新政,為綜采隊組配置兩名機電副隊長,保證檢修班和生產班皆有機電干部監管,根治以往生產拼設備、使用不科學的陋習,有效提高了設備的開機率和生產效率。
按照“長計劃短安排、近計劃遠打算”的管理思路,四臺礦將挖潛重點放在強化材料配件管理上,要求區隊提前報送下月所需材料配件計劃,經分管副總審核后再由礦長親自審批。在此基礎上,材料科、機電設備科等職能部門實行物資跟蹤管理,設專人深入井下現場監督各生產隊組的材料物資消耗過程,確保材料定額準確適用,并完善廢舊材料回收獎勵辦法,嚴格考核兌現,有效提高了區隊舊料復用的積極性。
2014年,四臺礦大力開展自修自制、回收復用活動,自主修理液壓支架共計430部,自修采煤機19套,節約修理費用2000余萬元。供熱科自己承擔起供熱鍋爐、管網、水泵等大修任務,節約費用122萬元;材料科組織庫工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維修技術,在以往自修支護網、鋼管鋼梁等物資的基礎上,又增加小型潛水泵、風動錨頭等自修復用品種,全年回收復用物資金額達1100余萬元。
此外,四臺礦把提煤質保市場作為礦井確保效益的重點,確立“管理零缺陷,產品零雜物,客戶零投訴”為主要內容的煤質管理“三零”目標。從生產源頭抓起,嚴格生產、運輸和裝車外運現場管理流程,促進了煤炭質量的持續穩定,贏得了用戶的青睞。
黨建融入 助力發展
四臺礦黨委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三嚴三實”作風建設新要求,按照省委“凈化政治生態、實現弊革風清、重塑山西形象、促進富民強省”工作要求和集團公司十項規定,要求各級黨員干部自我加壓嚴于律己,立足本職穩扎實打,錘煉定力靜中有為,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增強黨員干部深入一線、深入區隊、深入群眾,掌握實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杜絕“走馬觀花”式的管理陋習。該礦副總以上礦領導每人月均入井16.7次,在處理安全隱患、現場協調指揮、解決擋手問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學習討論落實活動中,四臺礦黨委著力于“三學六問和六個對照”,對學習討論落實活動定任務、定方案、定目標,確?;顒尤〉贸尚?。以“改進作風,服務群眾”為目標,嚴厲懲處“吃拿卡要”行為。同時與“入戶走訪解民情”活動相結合,全礦71個黨總支、支部組織黨員干部認真了解員工群眾目前的生活狀況,親切詢問子女入學、身體狀況、住房和就業等方面情況,耐心宣傳講解當前集團公司和全礦的整體形勢和當前國家的就業政策和集團公司幫助就業的做法等,做到單位所有員工情況“一口清”,切切實實聽民聲、解民需、為民排憂解難。
惠民實事 凝心聚力
四臺礦緊緊圍繞集團公司精神文明六大工程和企業中心工作,開展“一爭六創打造八大品牌”創建活動,為礦井繼續推進“三大會戰”、展開“三大決戰”提供強勁的精神動力。
2014年,四臺礦廣泛發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將發言的“話筒”交給群眾,把員工的意愿融入工作當中。為保證跑家員工出井后能及回家,增發19時、21時、23時三個時間段的通勤車輛;自籌資金對職工浴室、一號單身公寓修繕,并為一線員工更換大更衣箱;組織勞模對居民小區樓道進行粉刷,發動機關黨員干部對南山工業廣場進行綠地恢復、道路修整。開展“煤海陽光”、“煤海希望”活動,資助困難員工511人次,49.75萬元。此外,加速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建起高標準圖書館以及基層職工書屋,滿足員工閱讀需求。開播道德講堂,開展“四臺好家風”座談研討會,引導廣大員工群眾傳承“好家風”、凝聚正能量。工團組織深入開展“弘揚雷鋒精神,爭當時代楷模”等主題系列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廣大干部員工做好事、獻愛心。圍繞“樹新風、改陋習”活動,挖掘發展群眾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的書法、剪紙等傳統文化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讓員工群眾共享企業發展成果,享受文明和諧帶來的幸福感,凝聚起推動礦井安全發展、創新發展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