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廣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5-06-18
近年來,廣西農信社立足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和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戰略規劃,全方位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今年1-5月廣西農信社累計發放各項貸款976.16億元。自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廣西農信社已累計投放貸款246億元,新增貸款61.44億元,重點支持了“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園區企業及海上航運等,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圍繞基礎建設,提供有力資金支持。廣西農信社針對邊疆民族地區對外開放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開放型經濟水平較低的情況,不斷加大對“一帶一路”地區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重點支持了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園區企業和海上航運。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欽州、北海、合浦、防城港、防城區5家“一帶一路”區域內的農信社累計投放貸款246億元,新增貸款61.44億元,有力地支持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其中支持碼頭建設9.6億元,支持園區基礎建設9.4億元,支持園區企業20.5億元,支持海上航運4.54億元。一是著力支持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如合浦沙田鎮新港綜合發展有限責任公司4.2億元、北海銀海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3億元、欽州市創業城市開發有限公司授信5.35億元等。二是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如欽州市濱海新城置業集團有限公司3.81億元、防城區宏源漿紙有限公司1.2億元、廣西創大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億元等。三是全力支持涉農龍頭企業,如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13億元、廣西農墾糖業集團昌菱制糖有限公司1.5億元等。四是積極支持科教文衛等建設,如北部灣大學項目7億元、欽州市第一中學和第三中學、欽州英華學院、欽州學院、合浦師范學校1.6億元,欽州市婦幼保健院、欽州中醫院近5000萬元等。五是加大對從事邊貿及進出口生產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推廣小微企事業信用和聯保貸款業務,滿足企業的有效需求。如憑祥農信社對憑祥市的天源貨場、中越市場兩大邊貿市場給予了1.5億元的授信額度,有效增強了市場的硬、軟件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市場的倉儲、冷藏、包裝、餐飲等各項功能,有力促進了邊貿的繁榮發展。農信社信貸資金的及時投入,有力地幫助更多廣西企業做大做強“走出去”和東盟企業“引進來”,增進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往來,為加快廣西對外開放和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創新金融產品,提升對“一帶一路”的金融服務水平。廣西農信社以支持廣西“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為契機,通過加大扶持力度,改進金融服務和創新金融產品等方式,提升對“一帶一路”的金融服務水平,為促進“一帶一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一是創新金融產品,以田陽為試點,通過創新推進“三權”抵押貸款、創新推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等舉措,打造農村金融改革升級版。二是參與發起設立玉林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已累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房“兩權”抵押貸款3.53億元。三是推出貧困學生助學貸款、庫區移民權利質押貸款、農民工創業貸款、“金香蕉”和“金芒果”等特色農業貸款產品。推出的“快樂貸”、“農貸易”、“安心貸”三個產品分別被中國銀行業協會評為2011、2012、2013年“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二十佳金融產品”,是全國四家連續三年獲此榮譽的省級農合機構之一。四是創新信貸產品支持邊民和沿邊企業生產經營,截至2015年5月末,龍州、大新、憑祥、那坡、寧明、靖西、防城港和防城區等八個縣農信社共對當地2.4萬戶沿邊居民提供生產經營等貸款共計20.37億元。五是開發理財業務,拓展代理黃金買賣、基金、債券專賣、第三方托管等金融業務,大力拓展分紅型保險業務市場。
三、深化現代金融體系改革,加快建立金融服務平臺。加強貨幣流通、深化金融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重要支撐,廣西農信社充分用好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平臺,推進建立金融服務平臺。一是大力推進省級聯社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不遺余力推動自治區聯社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積極把加快組建廣西農村商業銀行工作納入國家戰略和自治區政策框架內推動實施。二是不斷做大做強做優縣域農合機構,以股份制為主導方向,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地引導符合條件的農信社、農合行達標組建農商行。著力重點把沿邊為主15家農合機構改制組建農商行,已有崇左桂南農商行、龍州農商行等6家實現了開業。目前全區已組建17家農商行、16家農合行共33家農村銀行,農村銀行家數占比位居全國第9、西部第1。三是加快建立金融服務平臺,為個人、企業提供靈活的金融服務。組織開展實施跨境人民幣業務平臺建設工作,爭取在廣西金融電子結算綜合業務系統的原有功能上增加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功能,為廣西農信社提供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途經和渠道。南寧市區農信社已于2015年一季度正式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實現了零的突破。
四、大力推進普惠金融服務,不斷降低居民享受金融服務成本。一是擴大貸款覆蓋面。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幫助更多貧困地區農民發展生產、增收致富,我們適當提高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區聯社成立以來累計有693.25萬戶農戶在信用社獲得貸款,占全區農戶總數的66.21%。2015年5月末農戶貸款余額985.61億元,約占全區銀行同業的76%。二是完善金融服務渠道。2010年一舉填補了全區37個金融服務空白點,實現了營業網點覆蓋全區所有鄉鎮,縣域以下網點占比86.9%;截至5月末,安裝各種自助設備5440臺、POS機43360臺,其中布設在行政村便民服務點的“桂盛通”15136臺,打通了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免費代發各類支農惠農補貼。為全區近千萬農戶免費開立近40個項目的各種惠農補貼賬戶,實現了各項惠農補貼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架起了黨和政府聯系城鄉居民的橋梁,將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區聯社成立以來免費代發惠農補貼5.14億筆,金額2184億元。四是惠民利民大幅減費讓利。在全區實現北部灣經濟區四市銀行服務收費同城化。推出“桂盛卡全球ATM取款免費”等17項惠民措施,每年讓利社會1.62億元。下調小額農貸的利率,如對庫區移民生產生活貸款一律執行基準利率下浮10%;困難農戶子女上學、治病醫療、扶貧開發等扶貧濟困的農戶貸款執行基準利率;一般農戶貸款利率上浮幅度不得超過10-20%,每年為農戶節約利息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