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云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3-06-12
在隧道掌子面,手機信號滿格;在智能化梁場內,作業人員彎筋、剪切、綁扎、預制、注漿、養護……在現代化作業線的助力下,所有操作井然有序。
位于彝良縣的炳輝隧道全長21.17公里,是渝昆高鐵第二長隧,隧道地質復雜、巖性多變,屬I級高風險隧道,被列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從炳輝隧道二號橫洞乘車到達隧洞深處,手機信號依然滿格,通信順暢。橫洞內,三臂鑿巖臺車、拱架臺車、襯砌臺車、掛板臺車等智能化儀器設備高速運轉,在現代化機器設備的助力下,渝昆高鐵建設熱火朝天。
隧道鋼架安裝采用科達智能KGM12300立架臺車,是國內首款具備一次立多榀鋼架的立架臺車,傳統人工立架需要11至13人,鋼架安裝機僅需6人,拼裝時間減少一半、還節約2個接頭,縮短隧道循環進尺時間的同時,還壓縮了工期,省工、省時、省力。
“在隧道開挖和初支噴完后小邊墻澆筑前,技術員都會用設備進行3D掃描和精準計算,以此加快施工進度。”在全線第一長隧彝良隧道內,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智能化設備,減少了各工序間的相互影響,提高了施工速度。
“數字化平臺能直觀展示形象進度、實名制管理、機械指揮官、智慧鋼筋廠等9個子模塊,實現對人員、機械、進度情況實時掌控。通過算量軟件對圖紙全盤復核,只需每日上傳施工進度,軟件會自動生成報表,為項目科學管理提供精準依據。”在位于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的相關負責人指著屏幕說。
智慧鋼筋廠內,在現代化科技手段和物聯網技術的加持下,建設者們以“BIM+GIS”技術為核心,綜合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采用鋼絞線整束穿孔設備、自動脫鉤鋼筋籠吊具、智能張拉運輸平車、壓漿臺車、網架式拉毛輥,使梁場從信息化、數字化走向智能化,提升了現場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
占地6790平方米的智能小型預制構件廠內,生產、蒸養、噴淋養護、自動碼垛、翻轉機脫模等過程全自動流水線生產,僅需8名工人操作,較傳統工藝節省了三分之二勞動力,日均產能達120立方米。
在數字通信技術、智能設備的賦能之下,通過BIM、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和智能應用等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渝昆高鐵施工現場感知更透徹、互通互聯更全面、智能化更深入,項目建設更高效。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