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水北調工程獲2016年度
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
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
江蘇南水北調工程獲2016年度
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
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

文章來源:江蘇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7-03-30
近日,經水利部組織評審和公示,江蘇省南水北調工程成功獲評2016年度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這是東線南水北調工程首次獲得這一殊榮。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江蘇境內工程是東線工程的源頭,自2002年開工以來,經10多年建設,于2013年12月全線通水,工程建成以來已完成國家和省內下達的多次供水運行和抗旱排澇任務,充分發揮工程效益。在工程設計之初,重點開展了江蘇南水北調工程建筑與環境規劃設計研究,統籌考慮工程功能與景觀設計、原有工程與新建工程、新建工程與地域環境、建筑風格與區域特點的融合協調,在泵站設計上,以水利工程自然風光為依托,以現代與傳統水利文化為內涵,以建設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為目標,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工程的安全運行為前提,緊緊依托資源優勢和當地的人文特色優勢,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在建設管理過程中,江蘇省高度重視水土保生態文明工程建設,嚴格執行水土保持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制度。構建了涵蓋設計、合同、投資、進度、質量、安全管理及技術創新的項目管理體系,形成了以泵站綠化防護、河道生態防護和棄土綜合防護為特色三大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2016年8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江蘇境內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全面通過水利部組織的水土保持驗收。水土保持工程完成后,六項指標均達到了水土保持方案設計的目標值,累計栽植喬木75.94萬株,灌木473.09萬株,完成總綠化面積1331.43km2,水土流失總治理度99.0%。達到了水土流失防治一級標準,可產生經濟效益約1.23億元,對抗旱、排澇、灌溉和航運安全等有重要意義。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是新時期國家確立的新時期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樣板,對推動人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根據水利部相關要求,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創建工作實行自主創建、自愿申報,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初評、推薦,水利部專家評估、認定相結合的管理制度,江蘇水源公司高度重視申報創建工作,充分醞釀、精心準備。申報過程中,淮河水利委員會和江蘇省水利廳等單位也對申報工作予以支持和幫助。
此次江蘇境內工程整體申報成功,是國家對江蘇省南水北調工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勵,我們將再接再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署,在不斷鞏固現有建設成果的基礎上,著力完善提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健康運行、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