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登向綠而行 全國碳市場建設凸顯湖北力量
中碳登向綠而行 全國碳市場建設凸顯湖北力量

文章來源:湖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3-07-13
近日,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上線即將滿兩周年之際,由中碳登、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舉辦的“全國碳市場促進企業低碳轉型發展”專題研討會在漢召開。與會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總結兩年內交易成效,為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推動全國碳市場深化發展支招。
中碳登累計提供1.6萬余次服務
2010年,湖北提出“打造全國碳金融中心”。次年,湖北入列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4年4月,湖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
作為碳交易試點省份之一,湖北始終高度重視區域碳市場建設。交易主體從年綜合能耗6萬噸標煤的工業企業擴大到年綜合能耗1萬噸的標煤企業,納入企業數量從最初的167家擴展到現在的339家,涉及水泥、鋼鐵、化工等16個行業,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個制度健全、主體多元、交易規范、監管嚴格的區域碳市場,企業碳資產管理意識和能力逐步提升,企業累計減少碳排放2047萬噸,碳排放年均下降2%左右。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交易中心設在上海,注冊、登記、結算系統設在湖北,由中碳登負責運維。自全國碳市場上線以來,中碳登保持零中斷,為重點排放單位提供咨詢、答疑、開戶等服務1.6萬余次,為全國碳市場高效、平穩運行貢獻了湖北智慧和湖北力量。
全國碳市場的平穩運行,讓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節能減排意識、碳資產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電力行業的單位發電量碳排放強度相較2018年下降1.07%。通過抵銷機制,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為風電、光伏、林業碳匯等189個自愿減排項目業主或相關市場主體帶來收益約9.8億元,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全國碳市場逐步覆蓋八大行業
在覆蓋范圍方面,全國碳市場將逐步覆蓋發電、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等八大行業,年度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的重點排放單位,進一步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
在制度建設方面,加快構建以國務院《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為頂層,以相關管理制度為重點,以交易所交易規則為支撐的“1+N+X”政策制度體系。
在配額清繳方面,力爭年內盡早啟動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CCER),CCER將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互為補充,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碳交易體系。這也意味著,光伏和風電等減排項目可以將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在全國碳市場出售,獲取經濟收益。
湖北宏泰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湖北省屬唯一金融服務類平臺,湖北宏泰集團將加快中碳登、武漢碳清算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三大“涉碳平臺”建設,構建獨具湖北特色的“雙碳生態圈”。作為全國碳市場的“碳資產大腦”,中碳登將始終高標準推進系統建設,為全國碳市場深化發展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