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投公司以產業發展新模式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投公司以產業發展新模式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文章來源:北京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3-08-09
在京投公司一層展廳里,擺放著多款軌道交通列車模型。這里面,有的車型已奔跑在北京地鐵11號線(冬奧支線),有的將服務于北京地鐵12號線,還有的已走向全國。這些列車模型大多是在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由圖紙變成一列列嶄新的列車并下線使用的。
“今年3月,這款車剛從位于保定的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下線。”京投裝備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指著最新的一款氫燃料混合動力鉸接輕軌列車介紹,“這款列車不需要(外部)供電,靠自身儲存的氫能和動力電池來運行,加一次氫能跑100公里。這是我們響應國家‘雙碳’政策,立足節能減排自主研發設計的,燒的是氫,釋放的就是水,實現了零碳排放。”京投裝備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這款車可以兩輛車連在一起走,也可以3輛車、4輛車連起來,在列車運行高峰時段可用多編組提高運能,小客流時則可以用小編組節能降耗。
這種“北京設計+保定制造”的軌道交通高端裝備產業發展新格局是京投公司及所屬京投裝備打造京冀產業協同發展模式的一種新嘗試。
建立溝通機制確保高效協作
“北京設計+保定制造”的核心是將列車的設計與制造分開,分別在北京、河北兩地開展。在北京設立技術研究院,著力打造軌道交通高端裝備研發平臺。截至目前,技術研究院緊跟輕量化、智能化、環保化、便捷化趨勢,已經打造出囊括主流車型及差異化特色車型在內的多個軌道車輛產品,形成了以市域車、A/B型地鐵車、鉸接輕軌車、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等產品為重點,門類齊全且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譜系。
在河北保定設立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主要承擔疏解集團軌道交通生產制造功能,培育提升軌道交通車輛智能制造能力的職責。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項目,2018年,京投公司及所屬京投裝備在保定市選定了一片1500畝的土地,投資40多億元,建設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最終建成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典范工廠。據京投裝備河北京車負責人介紹:“基地2020年投用以來,已經下線16種車型,共近600輛車。比如北京地鐵11號線,也就是冬奧支線,是智慧地鐵的示范線,列車集成了大量的智能化技術,冬奧期間大放異彩。還有正在調試的北京地鐵12號線,生產的不銹鋼全自動駕駛A型車,具備‘4+4’靈活編組能力。”
研發在北京、制造在河北,如何實現兩邊團隊高效溝通協作?相關負責人介紹,主要通過三種溝通機制。第一是信息化協同。雙方搭建了產品協同研發平臺和工藝制造一體化平臺,打通了研發基地與河北京車制造基地的數據傳輸。北京的設計可以直接傳到河北京車,河北京車的問題能直接在平臺上反饋,減少了大量的人員流動。第二是人才培養協同。技術研究院與河北京車制造基地形成了人才雙向流通機制,研究院派駐廠掛職鍛煉人員了解生產制造,也會借調河北京車的工藝人員來京提前介入設計,通過這種方式培養了很多復合型人才。第三是生產配合協同。北京河北兩方經常做支部共建,就具體生產問題調研,提高技術生產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助力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
河北京車建成投用后,不僅拉動了保定地區的就業和經濟,也對培育首都軌道交通及其關鍵零部件等上下游產業,提升河北高端裝備制造水平,改善保定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城市品位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京投裝備河北京車負責人表示:“這幾年有16種車型在保定下線,都是在北京設計,這樣其實是把北京的創新資源輸入到保定,本身就是給保定當地產業的一個支持,也真正實現了協同。我們落地保定之后,當地產生了很多配套企業,對當地制造業的品牌升級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未來,京投裝備將立足京冀所需,優化布局造車、修車、研發和全生命周期維修服務四大業務板塊,持續深化京津冀合作,積極落實京投公司“投資+創新”發展模式,打造軌道交通行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典范工廠,進而帶動軌道交通配套產業和服務行業發展,為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提供硬核裝備。
來到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一排排整齊的廠房坐落有序。車間外的試車線上,首列氫燃料混合動力輕軌列車正在進行功能調試。零碳排放、靈活編組……一系列新技術被應用于這款列車上。該車以氫氣為燃料,創造了軌道交通的零碳場景,是京投裝備北京研發、河北制造的又一示范項目。
相比大家熟悉的地鐵車輛,這款氫燃料混合動力輕軌列車看起來更瘦,“腰身”只有2.65米,“顏值”十分高。別看“長得瘦”,載客量卻不低,兩節車廂構成的一個編組,滿載可到300人。
登上列車,超大車窗給人通透明亮之感,車頭處因為沒有駕駛室,車前風景一覽無余。從車頭望向車尾,智能“魔窗”更讓人十分驚喜。列車技術人員介紹,車尾處的玻璃窗可變身為智能顯示屏,既可以播放視頻,還可以顯示播報到站信息。
氫燃料混合動力鉸接輕軌車作為新一代輕軌列車,采用無網供電技術,以“氫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為動力源,列車支持多單元靈活編組,具備全自動駕駛功能,最高運營時速80公里。“列車同傳統輕軌車相比,具有多項顯著優勢,因為采用無網供電技術,可以實現和城市軌道交通和市郊鐵路的跨網運營,能廣泛應用到機場、城郊通勤、景區旅游等場景。”該技術人員介紹。
作為目前保定從北京引進的大體量項目,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已累計下線16種車型,生產出近600輛列車,產值超過35億元。河北京車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支持項目早建成、早投產,京冀兩地強服務、破難題,為項目保駕護航。建設之初,河北省保定市主動與我們對接,幫助我們60天就辦清了所有的證照;240天完成了組裝車間建設;415天實現開工達產。一次次刷新的速度,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保定吸引制造業企業的愿望和熱情,也創造了‘京投速度’‘京投質量’。”
自2019年啟動車輛試裝以來,河北京車已累計為北京和浙江紹興等城市生產地鐵列車近600輛。目前正加快為北京地鐵3號線、6號線、12號線、15號線和大興機場線生產電客車,滿足相關線路的客運組織需求。
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擁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數字化智能生產線,可以向用戶提供時速200公里及以下不同速度等級、不同車體材質、不同牽引方式的系列化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產品和定制化服務。
置身寬敞明亮的車間內,抬頭還可看到巨大的生產進度顯示屏,上面實時更新著月訂單、周工序等完成率,水電氣能耗監控也一目了然。車間80%以上的設備都是智能化聯網,通過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管控,隨時可以掌握車間生產進度。
“研發中心設在北京,制造基地建在保定,既保持了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效匯聚了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技術和創新資源,又實現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和就業。”相關負責人說,該項目實施以來,也對培育首都軌道交通及其關鍵零部件等上下游產業,提升河北高端裝備制造水平,帶動環京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