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運積極發揮主責主業優勢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山東海運積極發揮主責主業優勢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文章來源:山東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3-08-15
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家以遠洋運輸為主業的省屬專業化公司,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海運”)積極踐行海洋強國戰略、服務海洋強省建設,初步形成了以水上運輸為核心,以航運金融和航運服務為重要依托的“一體兩翼”產業發展格局,運營各類大型船舶137艘,控制運力突破1500萬載重噸,穩居國內前三位、山東省級企業第一位,乙烷運力躍居全球第一,承擔起了振興山東省航運產業的重任。
塑造主業優勢,保障供應鏈穩定
作為山東省航運骨干企業,山東海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要求,不斷做強做優做大主業,持續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高質量水上運輸服務,僅用十年多的時間就成長為“中國交通500強”企業。
構建世界一流的遠洋運輸船隊。成立初期,山東海運敢于逆勢而上,抓住船舶價格受全球航運市場不景氣影響而處在歷史低位的契機,通過“買、租、訂”等多種方式實現了運力初步構建。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山東海運創新商業模式,采取輕資產運營,利用金融思維重新定義航運業,通過合理的融資架構設計和運營體系搭建,實現低成本甚至“零出資”擴張運力。近幾年,又全面推進運力結構調整優化“三年行動計劃”,實現基石運力、浮動收益運力和市場收益運力比例4:4:2的動態均衡,夯實了持續穩定盈利的基礎。目前,山東海運船隊平均船齡不超過5年,船舶性能處于行業內較高水準,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打造河海直達的綠色智能船舶。山東海運深度參與小清河復航工程,創新提出“內河自航+海上頂推”的運輸方式,設計建造了電動機推進的內河兼海駁多用途船、內河兼海駁集裝箱船和無需上岸、過駁的2200HP頂推船等首批小清河綠色智能系列船型,綠色智能內河運輸船舶推廣應用試點入選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第一批試點任務名單。今年7月,內河兼海駁集裝箱船承載中歐班列自阿拉山口口岸入境的1080噸大麥,由小清河濟南港主城港區駛向淄博港高青港區,實現了小清河斷航26年后的首次載貨航行。小清河綠色智能船舶將在聯接省會、貫通魯中、河海聯運、服務山東省中部工業走廊的陸海新通道上發揮重大作用。
織密遍布全球的穩定合作網絡。山東海運積極開展“定制化服務”,先后與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萊茵集團、殼牌集團、中糧集團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定制化運營世界最大40萬噸級礦砂船、全球首制25萬噸級礦砂船,與中糧集團簽訂了5艘8.2萬噸卡姆薩型散貨船長期租約,運營航線遍布多個國家和地區。山東海運運營船舶憑借高水平的管理服務,同世界各大主要港口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山東大智”輪、“山東人和”輪首批通過“智信示范船”認證,獲得了青島港董家口港區高效引航、優先錨泊及進出港等便利條件。“山東飛躍”輪緊急支援巴西伊塔瓜伊港口滅火事件,得到了業內的一致好評,提升了山東海運在國際航運市場上的形象。
2023年上半年,山東海運遠洋運輸船隊累計為山東省運輸貨物523.59萬噸,實現貨運周轉732.58億噸公里,有力保障了產業鏈穩定。目前,山東海運正在積極推進汽車運輸船等項目,項目完全落地后,保障山東省供應鏈穩定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發揮平臺效應,帶動產業鏈發展
山東海運堅持以遠洋運輸物流鏈為紐帶,聚集航運產業要素,搭建起金融租賃、船舶建造、航運服務、運輸物流、省內制造企業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平臺。
服務生產制造業發展。立足山東省內企業生產原材料、能源需求,加強與省內相關企業合作。堅持生產運營,成為了連接國際能源企業和省內生產制造業供需兩端的重要紐帶。其中,與萬華化學自2018年開展合作,為其承運印度西海岸工業鹽到中國,近兩年運量均超30萬噸、單項營業收入均超800萬美元。
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基于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優勢,積極與省內船舶制造企業緊密合作,先后向省內船舶制造企業提供定制船舶訂單12艘、238萬載重噸,合同總金額超過6億美元。其中,聯合青島北海造船建造的4艘25萬噸級礦砂船項目,曾創造了山東省造船史上的船舶噸位最大、建造合同總額最高等多項紀錄。項目船舶為全球首制船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安全、節能、環保、運營效率指標均達到國際同類船舶領先水平,獲評“世界最佳50艘船舶”,有力促進了山東省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及相關產業發展。
帶動航運服務業發展。成功將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打造為山東省首個全覆蓋、多業態的特色“海洋+”數字垂直產業園區,圍繞航運、貿易、金融、創新4大產業方向,聚集了中國船級社、挪威船級社、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德瑪國際物流、中國船東互保協會、全球捷運等眾多航運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成為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重要載體。2022年園區實現產值超120億元,被相關部門授予“中國樓宇經濟新地標”榮譽稱號。同時,山東海運依托專業高效的船舶管理水準,為煙臺京魯船業2艘散貨船提供船舶管理服務,為青島北船造船提供船舶試航服務。
山東海運航運金融板塊統籌船舶經營性租賃、融資租賃兩個市場,船舶租賃業務占比逐年提升,市場活躍度、知名度與影響力不斷提升,獲評AA主體信用評級,憑借優質項目獲評“中國海事金融牽星獎——創新獎”。同時,以“深耕省屬國企客戶、深拓省內增量市場”為突破口,發揮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業務優勢,累計為省內企業提供資金支持4.23億元。
推動轉型升級,服務創新鏈提升
山東海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展技術攻關,加快數字化轉型,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新趨勢,助力山東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建設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融入航運數字化時代潮流,不斷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構建起了數字化發展新格局。提升遠洋運輸船舶信息化水平,加大3D影像智能輔助靠泊功能等前沿技術在新建船舶上的應用,“山東新時代”輪獲“智能船及船舶網絡安全(S)”證書,成為我國首艘數字化大型散貨船。打造航線智能決策研發平臺,成功開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線智能決策系統,基于氣象海洋大數據的航線智能決策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應用航運商務管理系統,實現與財務系統、船舶信息系統的有機融合,在探索業財融合互通數字化解決方案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積極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深入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服務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綜合實施技術升級改造“降碳”、裝船應用碳捕集系統“脫碳”、探索使用清潔燃料“限碳”等多種方式,著力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開展船舶節能組合技術升級改造,推廣應用艉部水動力組合等技術升級改造經驗,每年實現碳減排約1.6萬噸。簽訂全國首制應用碳捕集系統散貨船建造合同,助推船舶碳捕捉技術裝備產業化,率先搶占航運綠色產業技術高地。近期,山東海運充分發掘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主動對接市場上綠色運力需求,參與了甲醇雙燃料船項目的投標工作,并希望在此項目船舶上應用前沿節能降耗技術,推動船用低碳燃料、零碳燃料和其他前沿技術進行協同融合。
山東海運成立以來,累計牽頭或參與申報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省重點研發計劃,3項省交通運輸科技計劃,共申請專利28件,獲得授權專利21件,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項,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始終澎湃。
經過長期的不懈奮斗,山東海運先后獲得“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優秀企業”“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重量級榮譽,入選了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名單,打響了“山東海運”品牌。下一步,山東海運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主責主業,深化改革創新,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不斷提升自身高質量發展質效,更好地服務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海洋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