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國資委深入推進湖北武漢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
湖北省國資委深入推進湖北武漢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

文章來源:湖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3-08-28
湖北武漢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以下簡稱綜改試驗)開展以來,湖北省國資委緊緊圍繞打造國資國企改革“五個高地”的目標要求,大力探索創新,高規格起步、高質量實施,推動各項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綜改試驗呈現出持續發力、全面突破、縱深發展的良好態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重要成果。
健全完善領導協調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省為主導、市為載體、省市聯動、協同深化”工作要求,成立湖北武漢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和督辦落實,推進綜改試驗再深化再提升。緊密結合湖北武漢重大發展戰略和地區獨特的人才、資源、政策優勢,研究制定《湖北武漢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重點任務清單》,明確綜改試驗20條具體措施,并同步分解形成了10項標志性成果清單和26項重點工作臺賬,力爭在國有企業存量土地盤活利用、科技創新、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突破。
支持國有企業以多種方式盤活利用存量土地。出臺《湖北省自然資源廳 湖北省政府國資委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盤活利用存量土地的通知》,結合湖北實際提出八條政策措施,明確在鄂央企可參照執行,大力推進區域內國有企業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強化土地基礎管理。建立國有企業土地資源臺賬、存量土地數據庫,完善定期報送機制,將數據庫逐步升級為國有企業存量土地資產管理系統,適時與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對接,對國有企業存量土地資產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提高土地資產開發利用效率。支持產業項目建設多層工業廠房,明確工業建筑面積占比不得低于50%;將原依法取得的工業項目配套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面積占比上限由7%提高到15%,用于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由政府依法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重新組織供應,明確補償價格標準和方式;對于增進公共利益的項目,明確容積率獎勵方式。創新土地儲備機制。對低效閑置土地,鼓勵納入土地儲備,創新省市合作收儲,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對納入儲備暫時不具備開發條件的土地,做好管護和臨時利用。經測算,政策惠及全省央地國有企業及子企業約8000多戶,涉及省屬企業土地171.5萬畝,其中已開發利用土地約115.47萬畝,低效閑置農用地約42.09萬畝,低效閑置建設用地約13.94萬畝。通過作價出資、優化利用等方式,預計可盤活土地價值約578.25億元。
增強企業自主科技創新能力。健全以企業投入為主、各類資金共同參與的國有企業科技投入體系,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入留住、科技資金供給等機制,全力服務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激勵的若干措施》《關于鼓勵和支持省屬國有企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的若干舉措》等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文件,設立了規模100億元的楚天鳳鳴科創天使基金、5支產業鏈母基金,對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實施全生命周期培育。今年1—6月,省屬企業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新增18家企業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專項行動名單,“科改企業”入選總數達26家,居全國第二。
推動跨地區跨層級國資國企資源優化配置。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湖北省國資委將28戶省屬國企整合為10戶,武漢市將31家市屬國企整合為9戶,基本實現“一主業一主體”,區域內國資國企功能定位更加明晰、主業更加突出,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積極推動省、武漢市國企與央企深度合作,共同支持光電子信息等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一大批合作項目順利實施,長江三峽集團、中國化學工程集團華中區域總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中部產業基地等落戶湖北。截至2023年6月,在鄂央企資產總額5.47萬億元,同比增長4.7%;1—6月實現營業收入1.4萬億元,利潤總額741.4億元,資產規模等主要經營指標位居全國第4位。
加快建設高質量供應鏈體系。推動各層級國有企業緊緊圍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三大都市圈”建設等重大戰略部署,謀劃和實施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為湖北加快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提供有力支撐保障。推動省屬企業與2家世界500強供應鏈企業、有關中央企業合資組建湖北國控供應鏈集團、湖北楚象供應鏈集團,助力湖北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圍繞湖北汽車產業鏈,推動跨省域國資國企合作,牽頭組建長江汽車產業供應鏈公司和長江車百產業基金,助力重塑全省汽車產業供應鏈生態;推動省、市、區屬國企,聯合社會資本共同組建湖北華紡供應鏈有限公司,打造全球領先的紡織服裝產業供應鏈,助力湖北約紡織服裝產業沖擊5000億元產值。
創新企業人才激勵機制。著力解決國有企業在效率、人才、品牌等方面突出問題,研究出臺《關于推進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的實施意見》,明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跟投機制、風險抵押金、虛擬股權激勵等7種激勵方式的適用范圍、主要形式、操作要點及實施流程圖,鼓勵省屬企業把握綜改試驗機遇,靈活運用各類中長期激勵方式充分調動企業核心人才積極性。支持國有企業積極參與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建設,推動組建湖北省人才集團,發布30億元規模的長江優企人才基金,預計十年內可循環投放資金100億元以上,支持省內優質企業300家以上,激勵高端人才1萬名以上,助力50家企業上市。
完善國資監督管理協同機制。強化國資監管上下協同聯動。出臺《湖北省市州國資監管工作評估評價辦法》,圍繞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監管、黨建四條主線,聚焦國資委三大職責對市州國資監管工作進行評估評價,凝聚國資監管的系統合力,推動市州國資監管機構不斷提升監管效能。加強對市州國資監管工作精準化指導監督,組織開展市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落實情況中期評估和整體評估工作,對獲評A級的市州國資委予以通報表揚。打造國資監督協同機制。配合省紀委監委制定《關于省紀委監委與省屬企業出資人、監管部門加強監督貫通協同的工作辦法》,會同省委審計辦、省審計廳出臺《關于加強審計監督與國資監管貫通協作工作辦法》,進一步推進國資監管與紀檢監督、審計監督相互貫通;出臺《關于聯合開展國有企業“積案化解法治惠企”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依法推動化解一批省屬、武漢市屬國有企業涉法涉訴歷史遺留的積案難案,為企業紓困解難,助力全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