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生物醫藥生態圈 臨港生命藍灣擁抱全球創新資源
構建生物醫藥生態圈 臨港生命藍灣擁抱全球創新資源

文章來源:上海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3-11-20
作為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的一張新名片,臨港生命藍灣已成為集研發、生產、測試、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高質量發展國際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全球十大醫療器械企業在臨港這片熱土上,專注研發、開拓市場,探尋更大的舞臺。
“四大方向+八大平臺”賦能全產業鏈
首個入駐生命藍灣的全球500強醫療科技跨國企業美敦力,今年6月在臨港啟動首條生產線建設。今年10月,微創介入醫療器械領域全球龍頭公司波士頓科學,將其在中國的首個生產制造基地落戶生命藍灣。銀諾、華元、恒賽、銳康、泰楚、愷佧、瑋沐……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臨港。生命藍灣已成為上海生物醫藥“1+5+X”特色產業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接了近年來上海40%的生物醫藥新增項目,集聚生物醫藥企業和機構150多家。
過去一年,生命藍灣圍繞“四大方向+八大平臺”構建賦能全產業鏈的思路及目標,逐步推進全產業鏈生態圈建設的規劃設計,通過生態圈的不斷打造,保障在此扎根的“萬物”能夠發展壯大,構建生物醫藥“熱帶雨林”生態。
臨港實驗室、頂科國際聯合實驗室、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加快布局,助力臨港成為國內涵蓋生物醫藥科研、腦科學研究、分子合成科學研究、生命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國際化基礎研究策源地;同時推進公共研發實驗平臺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在金融扶持方面,搭建了臨港生命藍灣基金,投資了精鋒醫療、泰楚、昂泰微精等項目。
長線+短線 謀劃創新策源高地
強大“朋友圈”背后的磁場,源自生命藍灣的國際大視野。制定產業規劃時,臨港新片區就將目標對準國際,堅持“長線抓本土培育、短線抓外部鏈主”的發展思路。一方面,支持心瑋、泰楚等本地龍頭企業的創新成果孵化;另一方面,加快建設孵化能力強、專業度高的平臺項目,推動企業研發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通過政策引導,吸引國內外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功能向臨港新片區集聚,推動原研創新本土化水平不斷升級。
在短線方面,緊抓外部“鏈主”招引,錨定國內外龍頭企業,發揮頭部“鏈主”效應,快速集聚細分領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導入一批管線成熟的制劑企業,受集采影響小的IVD領域高端設備、試劑和高值醫療器械項目和裝備企業,快速提升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值規模。“產、學、研、企”互通互融成為謀劃創新策源力的利器,生命藍灣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
“產金融合” 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務
自成立以來,臨港生命藍灣基金始終聚焦生物醫藥產業投資,探索可持續的產業聚集效應和金融賦能效益充分協同,為產業引入、撬動創新提供了強杠桿,招投聯動和投招聯動效應顯著。2021年,臨港集團傾力打造的首支生物醫藥產業專題基金臨港生命藍灣基金在臨港新片區成功設立,讓生物醫藥產業擁有“資本活水”。
為進一步踐行“基金+基地”“產金融合”的創新模式,未來生命藍灣將繼續籌劃以基金的形式,引入更多國內外優質一級資本,撬動社會金融資本杠桿,發揮基金的產業促進及支撐作用,激發企業創新發展動能,將全生命周期服務做到實處,腳踏實地為生命藍灣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發展賦能助力。
在金融服務方面,生命藍灣建立“金融服務超市”,引入上海農商行科創貸、對接臨港小貸等,幫助企業授信融資;成立“上市服務平臺”,聯合新片區管委會、證監局、長三角科創企業服務中心等為擬上市企業提供精準上市服務,以資本撬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企業集聚,吸引更多頭部生物醫藥行業企業落地生命藍灣,做大園區產業鏈價值。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