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江蘇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3-12-14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近年來,江蘇省環保集團監測監控公司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復元工作,多措并舉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以人工智能技術打造自動化、無人化觀測網絡。近期,在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的技術指導下,監測監控公司緊抓候鳥回歸“窗口期”,積極引入和應用鳥類聲紋自動監測技術,在白馬湖創新開展鳥類聲紋自動觀測,有效彌補傳統監測“看不見”的缺點,進一步豐富鳥類智慧監測多元化監測手段,不斷貢獻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江蘇智識”。
鳥類是最不容易準確觀測記錄的群體之一,如果僅靠人工肉眼觀察,無法全面、準確獲取全天候、長時期的連續性調查數據。即便用視頻及紅外相機技術,很多鳥兒藏在樹林、蘆葦蕩和灌木叢中,或匆匆掠過、沒有留下有效影像,很難被監測到。針對這種“只聞其聲,不見其物”情況,監測監控公司在生物多樣性自動觀測站建設時,積極應用基于AI的智慧聲紋監測系統,長時間實時采集野生動物聲音數據,并對其進行動物物種及聲音場景的分類識別。
基于AI的智慧聲紋監測系統由高靈敏度的聲音識別設備及智能化算法模型組成,通過實時收集環境中的聲音,運用AI算法模型挑選出鳥類鳴聲后,進行鳥類物種名稱確認。每一種鳥都有獨特的鳴叫聲,能唱出多種不同的旋律,不同地域的鳥類,還會逐漸演化出“方言”,這些特點都需要通過專家識別與模型算法充分結合,監測監控公司通過收錄大量樣本及大數據模型算法,已初步建成江蘇省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平臺。
目前,白馬湖濕地公園AI智慧聲紋監測系統已收集到數千條有效的鳥類鳴叫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已識別鳥類54種,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4種,江蘇省重點保護物種21種,強腳樹鶯、黃眉柳鶯等只聞其聲不見其鳥的鳥類,也留下了它們的聲音蹤跡。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