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國資國企以產業幫扶全力支持欠發達縣域增強內生造血功能
四川國資國企以產業幫扶全力支持欠發達縣域增強內生造血功能

文章來源:四川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04-11
四川省國資委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推動欠發達縣域加快追趕跨越部署要求,建立國有企業“1+1幫1”機制,全面開展國有企業帶縣三級聯幫,聯合省直有關部門制定《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實施方案》,組織78戶在川央企、地方國有企業托底性幫扶39個欠發達縣域,指導企業立足產業培育、金融支撐、技術人才等自身優勢,結合欠發達縣域資源稟賦,堅持企地合作,聚焦產業幫扶為重點,助力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
聚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聚焦“到2027年,力爭在每個欠發達縣域培育1至2個特色優勢產業;到2035年,欠發達縣域百億產業集群初步建立”目標,鼓勵國有企業參與縣域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產業培育,打造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等,持續強化39個欠發達縣域內生“造血”功能。截至目前,接續和新簽訂總投資超655億元,主要涉及清潔能源、礦產資源、特色農牧產業、文旅資源等方面開發利用。華電四川公司、三峽四川公司、華能四川公司接續建設清潔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330萬千瓦。四川省能投集團總投資1.2億元,在涼山州普格縣打造大涼山高原生態艾草產業園,通過“龍頭單位+科研示范基地+合作社+大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參與種植戶達500余戶,年戶均可增收1.2萬元左右。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四川省港投集團、四川省旅投集團參與礦產資源開發。國能四川公司、四川省能投集團和四川省港投集團參與規模化特色農牧產業培育。華電四川公司、四川文投集團和峨眉電影集團參與文旅資源宣傳開發。蜀道集團與阿壩州阿壩縣簽署抽水蓄能電站等5個重大合作項目協議,總投資額約350億元,項目達產后預測實現年營收約45億元,年均納稅約7億元。
持續加大金融賦能力度。支持國有企業以市場化方式與欠發達縣域共同組建振興產業發展基金,形成“基金+產業”“金融+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充分發揮金融“活水”作用。截至目前,組建振興發展基金總規模超5.5億元,實施貸款信貸超3.6億元。四川省信用再擔保公司推出以線上產品為小微企業、“三農”等市場主體提供“無感”金融服務的“金陽振興保”,精準支持金陽縣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川投集團成立初期規模2億元的川投興儀產業發展基金,通過投貸聯動等方式對符合清潔能源投向的項目進一步支持。四川富潤公司與南江縣屬國有企業合作組建托底性幫扶專項基金,總規模2億元,利用專業化基金運營優勢,拓寬投融資渠道,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增長。
穩步延伸拓展物流網絡。依托國有企業在物貿服務、大宗商品采購、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平臺優勢,加快縣域商貿物流網絡建設,多渠道平衡供給需求,培育一批線上線下物流基地、交易平臺。四川省商投集團打造的“蜀光惠—39電商幫扶平臺”正式上線,目前,已累計上線產品達4600多個,入駐供應商150戶。四川省港投集團與四川博覽集團共同打造推出“39展貿通”——集會展服務、市州產造、信息交流、供采貿易、全程物流、供應鏈金融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產-展-貿”綜合性服務平臺。四川博覽集團承辦“天府糧倉”推介會、四川省商投集團依托“天府優選”品牌營銷體系等線下平臺通過推動39個欠發達縣域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出四川、進門店、進機場、進景區等,加快“川品出川”步伐,目前,累計線下成交額超1億元,春節采購、幫銷農特產品7000余萬元。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圍繞重點產業項目,引導鼓勵國有企業各類人才資源向欠發達縣域集聚,組織欠發達縣域業務骨干到國有企業頂崗鍛煉,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和項目推進。以雙向交流的方式,培養一批懂經濟、會管理、善決策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現78戶幫扶企業均選派1名政治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的中層干部或相當于處級干部進入托底性幫扶縣級工作專班任成員,作為聯結企地戰略合作的橋梁紐帶和推進幫扶項目落地實施的“突擊手”。中石油川慶鉆探公司、中國融通西部公司2戶企業共邀請4名縣域干部開展掛職交流,蓄勢賦能產業發展人才基礎。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華能四川公司、中國能建西南院、蜀道集團、川航集團、省信用再擔保公司、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7戶企業依托在建工程項目實施“專項招聘”,提升當地勞動力技能水平,解決欠發達縣域脫貧群眾就業3470人。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