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飛地經濟”聚勢賦能產業集群發展
云南省保山市“飛地經濟”聚勢賦能產業集群發展

文章來源:云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04-17
近年來,云南省保山市相關部門和企業創造性開展工作,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探索“飛地經濟”模式,聚合資源、資金、人才等要素,推進云南保山產業園區與5個縣(市、區)共同建設“園中園”,形成“1+5>6”聚集效應,加速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成為全省唯一以多晶硅為主的硅化工園區。
強化制度保障聚合力
產業發展,規劃先行。保山市相關部門和企業積極探索推進“一線兩園”建設,完成《云南保山產業園區總體規劃修編(2022—2035年)》,規劃面積19.62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園、三軸、四片區”的空間結構、“一主兩特”的產業格局。
發展“飛地經濟”,需要通力合作、協同作戰,更要破除制度障礙。為此,保山市相關部門制定出臺《5縣(市、區)與保山產業園區共建“園中園”實施意見》等20余項制度,為園區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在共建共享工作中,保山市成立6個“園中園”服務工作小組,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協調解決各“園中園”在開發建設中遇到的征地拆遷、林地土地報批、辦公場地等問題。同時,保山市5個縣(市、區)分別組建工作組,全力服務保障項目建設,合力推進“園中園”開發建設。
截至目前,云南保山產業園區完成開發面積13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32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7戶。2023年,該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32.57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47億元,其中產業投資104.28億元。
建強基礎設施夯實力
保山產業園區綜合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位于云南保山產業園區大灣社區東河西側,占地58.3畝,建設總面積8463.94平方米,設計處理規模每天1.5萬噸。項目計劃于今年9月底達到通水條件,建成后產業園區中部及南部片區每天污水總處理能力將達到3萬噸。
2月3日,京能國際云南保山產業園區24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發電。項目的投產,實現了“上有電廠,下有工廠”的新型能源利用模式,使園區的存量資產得到增值再利用。
近年來,根據“外圍基礎設施建設由云南保山產業園區負責,內部配套基礎設施由5個縣(市、區)承擔”的思路,相關部門全力加快園區水、電、路等要素配置,完善園區服務功能,優化園區發展環境。
截至目前,園區已建成標準廠房119.11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5861套,建設市政道路65.64公里、變電站2座,建成污水處理站1個、綜合污水處理廠1座,敷設污水管網58.5公里。另外,該市還建成中低壓中緬油氣管道約15公里,建成集倉儲、物流、保稅為一體的物流產業園,園區產業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優化政務服務提效率
走進云南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通威二期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現場,技術人員正在安裝調試設備。該項目將于今年5月將建成投產。園區著力在設計、勘察、施工、監理、造價、招投標等方面下功夫,確保通威二期項目有序推進。
該公司是保山市實施系列水電硅材加工一體化戰略,精準培育和發展的一家新材料、光伏、精細化工企業,已生產出第一爐高純晶硅。投產至今累計實現產值161億元。通威一期項目從開工建設到投產,僅用時355天。園區采取部門聯動的方式,籌建了綜合服務大廳及政務服務專用窗口,提供企業登記注冊全周期“一窗服務、一網通辦、一次辦成”服務,提高服務“園中園”企業的行政審批效率,確保企業順利開工建設、竣工投產。
據介紹,園區管委會推行園區領導“掛聯包”制度,開展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活動,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困難問題300余項,做到“保姆式”服務。同時,管委會在入園企業信貸支持、清償政府拖欠企業賬款、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提升服務供給水平,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截至目前,管委會累計辦理涉訴案件45件次,處理信訪接訪108件次,協調兌付資金4928.32萬元。
培強優勢產業增動力
隨著通威二期項目的建成,保山市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基地。與此同時,保山市將在全省率先形成“硅礦石—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的產業鏈條,著力打造云南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示范基地,把硅基產業發展成千億級大產業。
近年來,保山市推進以綠色能源產業為主導,綠色輕紡和綠色生物制造產業為特色的“一主兩特”產業布局,先后引進相關等重點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落戶園區,打造產業集聚高地。2023年,保山市綠色硅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33.72億元。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