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高鐵5座新建站房正式亮相 “紅色鐵路”即將通車
巴南高鐵5座新建站房正式亮相 “紅色鐵路”即將通車

文章來源:四川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06-21
6月18日,漢中至巴中至南充高速鐵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簡稱“巴南高鐵”)全線5座新建站房建設、裝修及設備安裝工作全部完成并正式亮相,為巴南高鐵順利開通打下堅實基礎。
紅葉林蔭巴中東,山水巴中韻無窮。巴中東站是巴南高鐵全線最大的車站,站房總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車站規模設4臺11線,年旅客發送量近期480萬人,遠期750萬人。該站地處曾經的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市,站房設計秉承“紅葉林蔭、山水巴中,紅色精神、秦巴核心”理念,與巴中地區的山水風光和紅色精神緊密相連。
白墻黛瓦映木色,古鎮風韻入畫屏。巴中西站站房總建筑面積7千平方米,設2臺4線,年旅客發送量近期100萬人,遠期200萬人。站房以“古風新韻·魅力恩陽”為創作理念,以恩陽古鎮建筑特色為設計靈感,整體以白色為主調,局部輔以木色,展現出優雅莊重的氣質。
朱德故里名遠揚,革命精神永不忘。馬鞍站站房總建筑面積7千平方米,設2臺4線,年旅客發送量近期100萬人,遠期190萬人。站房外形以“德耀中華,光輝馬鞍”立意,細節處融入五角星等紅色元素,以現代的建構表達,體現馬鞍作為朱德故里的城市特征和作為革命老區的獨特魅力。
上善若水生態城,翠綠青山繞清流。儀隴站站房總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設2臺4線,計劃年旅客發送量近期220萬人,遠期360萬人。 儀隴縣是川陜革命老根據地,地處川、渝、陜三角腹心地帶。站房以“上善若水,生態新城”為設計理念,將儀隴縣“三面環山、碧水穿城”的優美山水形象融入站房造型中,呼應儀隴“打造嘉陵江畔現代山水園林城市”的發展理念,將儀隴站的“紅色文化”和“綠色發展”有機融合,是“巴中人文精神”和“川陜紅色文化”的一次美妙契合。
人杰地靈賦圣鄉,古今交融展新章。蓬安西站站房總建筑面積5千平方米,設2臺4線,計劃年旅客發送量近期50萬人,遠期80萬人。站房設計理念立足于“人杰地靈,賦圣故里”的城市形象,融合司馬相如故里這一元素,旨在打造一個充分展示蓬安睦壩漢文化的現代化交通樞紐中心。
巴南高鐵是四川省首條地方全額出資并主導建設的高速鐵路,由蜀道集團和南充市、巴中市人民政府共同籌資建設,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成渝城市群城際鐵路網規劃》的規劃項目,是西南(川渝)地區與隴東、陜西、華北等中北部地區客運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成渝地區城際鐵路網、加快沿線旅游資源開發、促進沿線地區經濟和川東北經濟區快速發展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開通后將結束巴中市、南充市儀隴縣等地不通高鐵的歷史。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