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賦能展擔當 上海國有資本助力鄉村振興
優勢賦能展擔當 上海國有資本助力鄉村振興

文章來源:上海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07-05
上海國盛集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人民城市”兩大重要理念,從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導入特色產業,盤活富余資源,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實現“授之以漁”,為“美麗上海”建設增姿添彩。同時,根據“滬滇協作”“百企幫百村”的具體要求,結合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助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形成了浙江長興“文旅運營”、山西太原“滬硅新城”、云南怒江“云旅之巔”、云南南澗“前店后廠”等鄉村振興新模式、新路徑。
塑造產業社區新業態。在青村鎮吳房村,通過村域、園區資產開發及運營管理,打造鄉村產業“孵化器、加速器”的核心競爭力。結合石湖蕩鎮“浦江之首”水文化、農耕文化及歷史人文底蘊,打造“蕩里有米”特色區域IP,構建IP衍生的全品牌全產業鏈體系。2023年,吳房村鄉村振興項目繼續做深做實。在物業滿租的前提下,對村內落后業態進行產業調整,并通過專業運營及定制化企業服務工作提升村內物業租金。聯動“生命灣谷”項目內的入駐產業形成“大馬拉小車”格局,實現村域自我造血閉環。同時,以數字化手段逐步構建集智慧旅游、智慧農業、在線教育、數字建筑功能為一體的數字鄉村平臺,以信息科技帶動農村現代化轉型進程。
形成鄉村生態宜居地。金山區呂巷鎮作為“集中居住+產業社區”樣板,閑置宅基地被騰挪出來后,資產價值得到重新評估。通過引入專業團隊,與村民共同發起設立股份合作社,創建鄉村現代農業科技產業融合示范園區。聯動呂巷水果公園的產業資源及白龍湖綜合開發的文旅資源,打造白龍湖水果小鎮,實現“村民融合”2.0版本。2023年,和平里一期完成簽約村民的一期房屋交付,實現村民的整體入住。
激發鄉村人才新活力。把“留住人才”與“作用發揮”統籌考慮,發起成立長三角鄉村振興人才發展中心及鄉村振興學院,設計培訓課程,通過“實訓+機制建設”為鄉村振興“鑄魂”。結合G60科創走廊與“浦江之首”生態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機遇,打造石湖鎮G60菁英小鎮,助力人才振興。
繪就鄉村文旅新畫卷。為推動優秀傳統鄉土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將松江石湖蕩鎮東夏村打造為“地域特色有IP、吃喝玩樂有去處、創新創業有配套、村民融合有方法”的最佳鄉旅產業融合示范社區,助推景區從3A級向4A級蛻變。
探索產業振興新路。結合滬硅生產基地落戶太原的契機,輸出成熟模式,復制成功經驗,探索跨越區域空間的產城鄉一體化,以產促城,以城帶鄉;攜手對口幫扶的南澗縣,在吳房村打造“南澗館”,作為滬滇協作的窗口,以品牌聯名、基地直供的模式幫助南澗特色農產品對接上海大市場,構建“前店(上海)后廠(南澗)”的農業產業鏈布局。
賦能鄉村文化新貌。活化利用古村落資源,以古村落歷史產業盤活為目標,打造文化產業生態圈。開展李家巷鎮石泉村、劉家渡村整村運營“八個一”實施路徑,通過自營和聯營業態,實現實體化、高效化的新文旅業態生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推動“貢山縣丙中洛景區運營”項目建設,對特色文化、農產品和可開發利用空間等進行專業策劃、盤活提升。
推動青年返鄉創業。集團投資的思爾騰公司參與了金華村“匹格村落”的全域招商、規劃和運營,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經濟、組織專業培訓等方式匯聚青年人才。已吸納社會資本超千萬元,孵化引導青年返鄉創業就業。
上海國盛集團將持續推動資本運營優勢與鄉村基礎優勢有機結合,探索國有資本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徑,為助力推進鄉村振興和“美麗上海”建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