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山東港口加速“出海”謀共贏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山東港口加速“出海”謀共贏

文章來源:山東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07-12
近年來,山東港口持續完善港口功能,織密物流網絡,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服務“中國制造”高質量出海,快速直達全球市場貢獻力量。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15個支點港口之一,煙臺港正在構建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上發力,積極提升港口運作效率。科學調配生產要素,充分發揮“智慧理貨+聯合配載”軟件優勢和“集成式設備框架箱作業”硬件優勢,在確保安全生產基礎上最大化壓縮船舶在港停時;打通電子化服務“最后一公里”,通過單證自動獲取、數據自動處理和簽名一次生成等技術,有效解決紙面裝貨單耗時費力低效等弊端,實現外輪理貨簽證“零待時”。今年1至5月,煙臺港完成件雜貨發運量450萬方,同比增長73%,持續夯實山東港口件雜貨基地和中國北方件雜貨物流樞紐港地位。
在煙臺港,中非班輪不斷探索更多降本增效的舉措。作為中國第三大外貿整車出口港和山東省最大的專業化汽車碼頭,煙臺港探索利用科技裝備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全國首創的商品車全地形高速智能轉運裝備,通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技術實現對商品車和障礙物的感知與識別,從而自主規劃路線、精準取放車輛,達到節省人工和油耗成本的目標。今年1至5月,煙臺港完成商品車全模式運量28.8萬輛,同比增長30.2%。煙臺港現已開通9條外貿商品車航線和5條內貿商品車航線,連接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地處“一帶一路”海陸十字交匯點,煙臺港搶抓“新三樣”、高端裝備外貿出口增長的機遇,打造可視化、智能化的智慧港口,通過港區功能結構調整、多式聯運通道建設、智慧港口科技信息化賦能、品牌業務培育、系統性生產效率提升、供應鏈綜合服務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進出口效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