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團上半年科技投入達24.79億元 創新成果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金川集團上半年科技投入達24.79億元 創新成果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文章來源:甘肅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07-25
據悉,2024年金川集團安排科技投入54億元,其中,上半年已完成科技投入24.79億元,同比增長10.05%。
“科技創新”作為金川集團的“傳家寶”,始終是推動其不斷前行的核心動力。近年來,金川集團在有色冶金關鍵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和礦冶數智化轉型等領域超前布局,攻破一系列新產品制備關鍵技術和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
正是基于對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金川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累計完成營業收入2064億元,同比增加226億元,完成進度預算的103%,超預期完成任務。
有色金屬冶煉“技”高一籌
今年6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重磅揭曉。金川集團科研團隊參與完成的“新一代綠色高效提煉稀貴金屬技術及應用”項目、“戰略金屬氧化礦高效浮選分離多維度精準調控創新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深耕有色冶金領域,金川集團成功研發的一系列新型冶煉工藝,不僅極大地提升了金屬的回收效率與純度,還引領整個行業向高質量發展方向穩步邁進,為我國有色冶金工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手機中的芯片,正是依賴于銅材料,尤其是那些超高純度的銅,當銅的純度達到5N級別,即可稱之為超高純銅,一般的電解銅純度大約只有99.9%,5N超高純銅的純度則高達99.999%。純度越高的銅,其延展性也越出色,能夠拉制成更為精細的絲線,應用于各類精密儀器之中,高純金屬的純度每提升一個N級別,都會使得工藝的復雜度和難度顯著增加。
在過去的十多年間,金川集團深耕高純銅研發領域。經過科研人員無數個日夜的艱苦探索,最終在今年克服了眾多工藝技術難題,將生產的高純銅純度從5N(99.999%)提升至7N(99.99999%)。
通過高純陰極銅提煉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發明了一種硫酸體系下生產高純陰極銅的技術,并實現了規模化量產,該公司有3組生產系統,其中電解Ⅱ系統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艾薩法生產工藝。目前主要生產A級銅和高純銅,A級銅的純度超過了99.9935%,年產量可達60萬噸;高純銅的含銅量高達99.999%,年產能可達600噸。
新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今年2月,甘肅省人民政府向金川集團發來賀信,祝賀其攻克“4N5無氧銅板材”制備技術,解決了醫用重離子加速器關鍵部件用材依賴進口難題,全面提高電子、半導體、精密儀器等領域的國家銅合金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4N5無氧銅純度為99.995%,相較一般紫銅具有傳導性高、純度高、含氧量少、導熱性好、抗氫脆性良好、加工性能與焊接性能優良等特點,重點應用于醫用重離子加速器、鈮鈦棒線材超導材料所用管棒材、電子開關元器件等領域。多年來,金川集團不斷突破多項工藝技術難關,利用工頻半連鑄系統,通過熔體凈化、覆蓋保護技術的應用,成功開發4N無氧銅板材和超長異型管材。
目前,金川集團正在加快項目科研成果轉化,預計年底建成一條專業化、高品質的4N5無氧銅板材及超長異型管材鑄錠生產線,可實現年產4N5無氧銅材5000噸,新增產值1億元。
截至7月,該技術團隊已向蘭州科近泰基公司提供不同規格4N無氧銅板材50件,合計26.93噸,超長異形管材47.58噸,產品已陸續應用于醫用重離子加速器制造。
搶占新能源產業制高點
今年6月初,蘭州新區傳來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金川集團的200kt/a磷酸鐵鋰生產線項目地基施工階段順利完成,正式邁入全面建設階段。項目占地面積約360余畝,總體規劃磷酸系鋰離子電池材料產能為200kt/a,計劃分兩期建設,每期建設規模均為100kt/a。
據介紹,磷酸鐵鋰作為一種高安全性、長壽命、大容量的電池正極材料,被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儲能系統等領域。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我國新能源產業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為磷酸鐵鋰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龐大的需求市場。200kt/a磷酸鐵鋰生產線建設項目的產品定位是新一代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產品,同時滿足車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需求,將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數字引擎開啟“智”造未來
6月28日,金川集團40萬噸/年智能銅電解項目順利完成通電試車,標志著河西堡工業園區形成了銅產業聯動格局。
作為金川銅冶煉工藝技術提升項目的配套項目,金川集團40萬噸/年智能銅電解項目總體設計分兩期建設,每期產能為20萬噸/年陰極銅,采用目前行業能耗水平低、電解效率高的先進不銹鋼永久陰極電解工藝。同時,該項目基于工業以太網,對電解吊車、機組和凈化系統設備等進行智能通訊,實現陽極板、陰極銅產品智能轉運、電解槽面在線自動檢測、出裝槽設備的無人駕駛和智能調度等。
在智能化制造方面,金川集團積極引入前沿技術和自動化設備,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施智慧園區、智慧工廠等建設,通過數字技術與基礎設施、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金川數智”生態圈,推動工業“數智化”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