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國資委推動打造智慧型國資“監管大腦”
重慶市國資委推動打造智慧型國資“監管大腦”

文章來源:重慶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08-27
重慶市國資委聚焦關鍵業務、重點領域、國有資本運營重要環節,構建感知、分析、決策、處置、評價的全鏈條閉環監管體系,推動國資智能化監管效能和國企數字化管控能力“雙提升”,增強國資數字化監管效能。
完善頂層設計,構建國資國企數智監管總體架構
重慶市國資委以“加強市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為目標,聚焦國有企業資本過程運行監管,梳理核心業務,橫向打造圍繞國有企業資本的投資布局、產權管理、運行監測、總體評估多跨監管場景;縱向貫通與市區兩級國有企業形成多個具有自身監管特色的業務場景,構建“一應用二場景三支撐四保障”數智監管總體架構。“一應用”即:一個“國資智管”應用。“二場景”即:“M”個國資多跨監管場景,“N”個國企特色場景。“三支撐”即:基礎設施體系、數據資源體系、能力組建體系。“四保障”即:標準規范體系、制度規則體系、安全防護體系、工作推進體系。
聚焦重點監管場景建設,提升智慧監管效能
數字賦能國企改革攻堅。今年一季度,按照全市“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部署要求,依托“國資智管”應用謀劃建設“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場景,形成7類171項監管數據指標、4個預警提示模型,實現對國資國企扭虧減虧、債權回收、資產確權、資產盤活、壓減企業法人、出清“三無”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等核心任務進度的“一屏可視”,對進度落后企業進行智能提醒調度,全面保障“止損治虧、瘦身健體、資產盤活、提質增效”等改革突破任務圓滿超額完成既定任務,有力支撐國企改革攻堅突破。
提升資金風險感知處置能力。針對國企資金風險監測手段少、資金風險閉環管控能力弱、債務風險暴露不及時等問題,上線“資金運行實時監測”場景。梳理國資國企資金、債務、決策等核心監管指標66項,建立“三個月內閑置賬戶”“大額對私支付”“疑似重復支付”等8項資金風險預警指標,形成對融資、債券、擔保等企業債務全生命周期監管。重點關注企業銀行賬戶分布、賬戶余額、資金支出明細、“631”到期債務等監管重點。推動企業資金、三重一大、到期債務等業務數據聯通,強化對企業現金流斷鏈風險監測,有效提升企業資金風險感知處置能力,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有序推進產權變動交易可溯。基于國有資產多層級產權確權登記不及時、不準確,產權信息、交易不透明,資產分散、盤活變現難等現狀,推動國有企業資本產權管理。構建產權登記、產權交易、資產盤活與上市公司股權等監管主題的全閉環管理,實現國資國企法人主體監管全覆蓋。主動推動數據共享和業務融跨,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國資國企產權線上確權機制,動態掌握國有產權掛牌交易實時數據,推動實現市屬18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信息動態可視。
推動掌上辦公,提升數字監管可用性、好用性
移動辦公,提升工作便捷性。“國資智管”移動端上架重慶市一體化辦公平臺“渝快政”,率先實現“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運行監測”兩大板塊常態化應用,為市委、市政府及市國資系統提供隨時隨地掌握國資國企總體運行情況的“掌上移動工具”。
綜合展示,實現多維度分析。完成運行監測、資金監管及產權管理駕駛艙建設,打通與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場監管局、市規資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業務協同聯動,實現企業資金、決策、債務數據的綜合分析展示。
實時預警,完成全閉環處置。基于1000余萬條國資監管數據歸集,建立投資、資金、債務等綜合監測模型,上線調度功能,實現感知問題、及時預警、落實整改監管閉環。“國資智管”4月份上線以來,累計產生相關異常提醒及重點關注信息共計2200余條,集中預警調度64次,調度異常信息500余條。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