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屬企業加“數”前行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安徽省屬企業加“數”前行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文章來源:安徽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12-04
為進一步推進省屬企業數字化轉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近日,安徽省國資委舉辦了省屬企業數字化轉型暨智能化創新現場推進會。從會議上獲悉,截至2023年底,安徽省屬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69.1%,平均產能利用率達到81.7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8.05%。
“一朵云”開啟智慧生活
實時監測路網基本情況、分析交通流量數據、一鍵救援……走進省交控集團智慧調度指揮中心,大屏上清晰顯示每一條高速公路的運行情況,后臺工作人員正在處理各類交通數據信息。
“以前,我們處理這些信息基本是靠人工來操作,既費時又費力,現在好了,我們運用數字化手段,給高速公路裝上了‘智慧大腦’,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滿意度。”省交控集團科技信息部主管吳月說。
作為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主力軍和綜合交通領域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單位,近年來,安徽交控集團立足交通運輸行業特點,堅持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規劃了“12541”建設藍圖(即建設1朵交控數智云,打造2大數據中臺,研發5類管理信息系統,拓展4維應用場景,訓練1個交控智腦),全面運行大數據中心,做好傳統基礎設施與新興基礎設施的融合發展,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持續推動安徽高速路網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安徽交控集團大數據中心“交控數智云”已為120余個業務系統遷移上云,成為安徽省屬企業首個面向直屬單位提供云服務的“一云多芯”云平臺;集團財務數據管理駕駛艙,為集團總部和20家直屬單位上線財務共享系統,財務人力成本節約75%;智慧高速建設,車輛通行效率提升85%以上。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答題”,企業不“入局”就會“出局”。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平臺為抓手,以技術為手段”的理念發展金融科技,用數字化思維加快科技引領業務創新發展、賦能管理效能提升進程,不斷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我們從2018年就開始做數字化的前期準備工作了,重點圍繞華安證券App和PC端,深耕場景化客戶服務模型。”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科技部總經理潘曉明說,目前,該公司已成功整合各類數據資源,打破了數據孤島,實現了數據的即時獲取和全程可追溯性,為業務決策和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近年來,安徽省國資委圍繞構建“2+3+N”發展格局(印發2個行動計劃、推進3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打造N個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開展數字化轉型強基行動、產業數字化創新行動、數字產業化培育行動和行業數字化轉型示范行動四大行動,對標學習行業優勢企業,開展省屬企業數字化轉型暨智能化創新現場推進會等專題培訓,推動省屬企業整合內外部資源,構建數字化創新生態圈,不斷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截至2024年10月,安徽省屬工業企業共建成“雙跨”綜合型和行業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16個,智能工廠28座,數字化車間38個,打造數字化融合應用典型案例39個,設備和系統上云達到70多萬臺套,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超6000臺。
361人玩轉中央型煉焦煤選煤廠
滾滾烏金分流篩選,千臺設備轟鳴運轉,在淮河能源集團潘集選煤廠中控室,屏幕上顯示著從原煤入洗到產品裝車的全流程畫面。
“我們以‘智能化、數字化’為基石,搭建高速工業互聯網、智能浮選系統、智慧選煤平臺,建設智能工位和數據資源湖等,不斷提升數字化水平?!被春幽茉醇瘓F選煤公司資深主管何長林介紹,這讓選煤廠徹底告別了傳統的生產方式,現在只用361人就可“玩轉”這座千萬噸級選煤廠。
淮河能源集團搶抓數字經濟機遇,構建“3+2+1”數字化體系,加快“六全”智慧企業建設,投入超30億元開展企業數字化轉型,累計建成200多個應用系統,2座國家級、4座省級智能化示范煤礦,實現全員、全業務、全流程智能化覆蓋,管理形態、生產形態、工作形態發生根本性變革。
近3年,淮河能源集團煤炭全員勞動生產率、煤巷單進、巖巷單進分別提高20%、19%、33%,人均利潤增長72%,利潤總額增長77%,在有力支撐集團發展戰略實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保障了安徽乃至長三角地區電煤穩定供應。
同樣受益于數字化轉型的還有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安徽省率先走上數智化轉型的制造業企業之一,海螺集團積極探索運用數字化技術解決資源有效利用、綠色低碳發展等行業難題,分步驟全方位開展數字化轉型實踐,打造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廠,形成“以智能生產為核心、以運行維護做保障、以智慧管理促經營”的水泥智能制造模式,建設智能生產與智慧管理有效融合的“水泥工業大腦”,推進“業財一體化”深度應用,全力推進海螺“云工”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
在數字化的加持下,海螺集團勞動生產率提升19.9%,資源利用率提升5%,能源消耗下降1.2%,年效益增加約10億元;產線自動投運率提高至99.3%、管理和決策效率提升30%;平臺接入設備13萬余臺,沉淀工業模型500余個,鏈接了上下游生態資源,實現了對內對外賦能。
從2小時到3分鐘
“傳統的冰銅和爐渣成分分析需要人工取樣后送往化驗室制樣和化驗,反饋結果要將近2個小時,同時受樣品不均勻性和技術人員經驗等方面影響,無法實現精準調控和標準化作業?!便~陵有色金屬集團金冠銅業分公司奧爐精煉車間副主任金澤志說,現在,他們在熔煉工序中使用激光成分分析儀等檢測裝備,3分鐘內便可檢測出冰銅、爐渣等成分信息,提高了檢測和工序銜接效率。
近年來,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圍繞“123N”一體化戰略部署,即1個智慧大腦+2個平臺+3個方向(礦山/冶煉/加工)+N類5G融合應用,將5G、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化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建成十大場景84個項目,實現綜合能耗降低1%,從業人數減少1.40%,相對降低安全事故率23%,年度營業收入增長9.63%。
“當前,省屬企業已進入以價值為導向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創新關鍵期?!卑不帐Y委科技創新處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把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創新作為省屬企業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的重要內容,突出“三個聚焦”,聚焦重點領域,梯次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聚焦價值創造,推動數字化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聚焦能力提升,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數字化與省屬企業生產經營各項業務深度融合,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