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科創惠民生護生態 “江蘇擔當”助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強科創惠民生護生態 “江蘇擔當”助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江蘇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12-09
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蘇州集群位列第五,南京集群排第九,首次躋身前十……12月4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長三角曬出最新成績單,其中有諸多與江蘇貢獻、江蘇擔當相關內容。
科創范越來越足
最新數據顯示,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已集聚大型科學儀器46441臺(套),全國每生產10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4輛來自長三角地區。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產業創新協同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江蘇實體經濟發達、產業基礎厚實,在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共建長三角世界級產業集群方面,江蘇不斷發力。目前,江蘇已牽頭組建首批12家長三角創新聯合體,有序推進實施第二批28個聯合攻關項目。
據介紹,江蘇充分發揮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4個產業鏈發展聯盟作用,圍繞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需求,有序推進實施第二批28個聯合攻關項目,并大力培育新模式新業態,累計培育形成209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192家領軍企業和47家“兩業融合”標桿引領典型。
在著力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方面,江蘇深入落實長三角制造業協同發展規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4年全國第一。江蘇有10個先進制造業集群被列入國家序列,占長三角比重一半以上、占全國比重超五分之一,首批15家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
民生事善作善成
6月15日,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列車正式開通,更多長三角游客實現“說走就走”。11月23日,滬蘇湖高鐵開始試運行,預計本月底開通。
放眼長三角大地,一大批重大交通工程建設現場一片火熱。長三角越走越近,滬渝蓉沿江高鐵合肥經南京至上海段、通蘇嘉甬高鐵、寧淮城際鐵路正在加快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建設持續推進,無錫碩放、常州奔牛機場改擴建工程有序實施,太倉港、連云港港與上海港合作不斷深化,江蘇省港口集團與浙江省海港集團股權合作進展順利。
助力推動跨省城際、市域鐵路運營一體化,江蘇正在協同建立長三角跨省(市)軌道交通項目互聯互通推進專班。據了解,目前已明確18個省際鐵路項目計劃安排,選擇蘇錫常城際鐵路太倉先導段與上海市嘉閔線等開展不同軌道交通系統貫通運營和一體化運輸服務試點示范,環滬軌道交通運營公司組建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前幾年,對于家住徐州卻要每周去上海看病的陳妮來說,一直很不方便,需要到醫保部門進行異地人工報銷,不僅周期長,還要來回奔波。但如今,她的煩惱已煙消云散。
截至今年10月底,江蘇省已開通長三角地區直接結算醫藥機構45512家,較去年同期增加4585家,群眾跨省就醫、購藥更加便捷,長三角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范圍也在持續拓展,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種門診慢特病種跨省直接結算。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凌鳴介紹,江蘇省加快實施跨省“高效辦成一件事”、醫保跨省結算提質擴面、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等社會關注的10件長三角實事項目,173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長三角一網通辦。
生態圈宜居宜業
綠色是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共建綠色美麗長三角,既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保障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如今的長三角,生態底色更加鮮亮。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這曲江南小調,唱出了太湖波光粼粼、風光旖旎的柔美風情,也是長三角多年來生態治理成果的頌歌。凌鳴介紹,江蘇省持續實施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百項任務,太湖連續17年實現“兩個確保”,開展蘇皖跨界河湖聯合執法,長江干流水質連續6年保持Ⅱ類。
生態環境質量是區域競爭力、營商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省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長三角地區繼續打好藍天保衛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并建立長三角空氣質量聯合會商、預測預報、污染聯合應對機制,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全省優良天數比率較去年繼續提高。
今年6月, 在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第四次工作會議上,首批長三角跨區域排污權交易簽約,在污染治理上,江蘇省制定危險貨物電子運單等數據共享方案,開展建筑垃圾等固體廢物跨省界非法轉移傾倒專項執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取得積極成效。生態合作機制逐步建立,與安徽在長江干流和滁河流域建立橫向補償機制,聯合試點建設跨區域排污權交易制度,成功推動吳江與嘉善的企業完成交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秉持綠色發展理念,江蘇正攜手推動長三角生態旅游產業持續壯大,制定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方案,聯合舉辦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賽事活動,更好滿足群眾文體生活需求。6月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蘇省主會場活動上,江蘇省推出“江南水鄉·斗米尺布”等首批10條文物主題游徑。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