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隧道股份深化改革轉型 增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上海隧道股份深化改革轉型 增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文章來源:上海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1-08
長期以來,隧道股份立足“技術引領、資本推動、數字賦能、協同發展”的路徑,構建產業鏈、科創鏈、數字鏈、金融鏈、服務鏈“五鏈融合”發展格局,為城市基礎設施提供從規劃咨詢到投資、設計、建設、運營的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服務,擁有14個二級子公司,3個國內區域總部和1個海外區域總部,市場區域遍及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
深化服務模式改革,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利用上海市場大本營優勢,順應城市更新新要求,提升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一是升級路網管網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提升日常運維集中度,減少中大修;梳理設施歷史管理成本等數據,從設施全生命周期視角優化升級設施養護更新成本管理。二是推進基礎設施數字資產同步交付。研究明確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數字資產交付標準,為楊浦大橋等重點設施提供“數字孿生”,賦能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智慧城市建設。
增強科技創新能級,以科創中心運作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針對國家戰略和企業發展方向,隧道股份深化城市更新、數字盾構、智慧運營、新材料、“雙碳”等領域的科創中心體系建設。一是城市更新領域新增服務示范。依托城市更新科創中心,利用專家資源和創新成果,實現科技創新到市場應用的無縫對接。二是科改示范企業激發“雙碳”新動力。下屬上海能源建設工程設計研究有限公司作為國資委“科改企業”,優化組織結構,強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高精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企業經營管控能力,增強在能源行業的引領作用。
創新市場拓展策略,以核心優勢輸出行穩境外市場發展之路。創新市場發展策略,促進境外市場效益提升。一是發揮區域中心管理優勢。組建運行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總部,助力港澳市場開拓;發揮新加坡近30年經營管理優勢,開拓管理東南亞市場,規避開拓一個地區建一個管理隊伍的零散模式。二是踐行“兩新”管控策略。堅持“新地域不做新業務、新業務只進老地域”的策略。在香港成熟區域推進多元相關業務,以“滬港合作”模式在香港鐵路觀塘線油麻地-旺角區段開展28小時停運維保工作;在中東新區域開展核心業務拓展,統籌協調隧道股份產業鏈優質資源配置。
隧道股份通過構建“五鏈融合”架構,強化了內外部資源的協同聯通,戰略合作伙伴覆蓋地方政府、行業頭部、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多個區域,長期戰略合作企業累計60余家。在“專精特新”領域,立足打造五大科創中心,提升科創含量,年度研發投入強度約4%。以“小而精、大市場”為導向,培育了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1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隧道股份強化“整鏈輸出”服務能力,市外、境外市場業務占比顯著增長,上海、市外、境外市場布局達到3:6:1,中原區域總部成立后,區域新增訂單年均增幅超過50%。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