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工業園區集團助馬江片區蝶變 描繪千億海洋產業藍圖
福州市工業園區集團助馬江片區蝶變 描繪千億海洋產業藍圖

文章來源:福建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2-24
中國·馬尾海洋精工產業園效果圖
福州,一座胸中藏海、向海圖強的城市。經福州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落實——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繼續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加快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水產預制菜產業。
在“海上福州”戰略構想提出滿30周年之際,左海集團所屬福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船政故里福州馬尾謀篇落子,打造中國·馬尾海洋精工產業園,為做大做強海洋經濟貢獻園區力量。
中國·馬尾海洋精工產業園鳥瞰效果圖
掘金“藍色糧倉” 做精“一條魚”
向海而生,耕海而興,作為重要的海港城市,福州發展漁業稟賦優越、產業基礎深厚、產業結構完整。近年來,福州掘金“藍色糧倉”,實現從“一條魚”到全產業鏈發展,構建起種業、養殖、加工、貿易完整體系,尤其是在發展深遠海養殖可圈可點,迄今下水12臺(套)深遠海養殖平臺,居全國第一。
福建“藍色糧倉”有多“出圈”?2023年,福州市海洋生產總值3250億元,位居全國第三;水產品總產量307.5萬噸,位居全國第二;漁業產值691.8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來自福州的海產品豐富了全國人民的餐桌,也成為海外僑胞念念不忘的一口鄉愁。如何進一步做好“海”的文章?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經略海洋、樹立大食物觀的囑托,工業園區集團積極承接“海上福州”戰略,將完善海洋水產精加工產業作為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的發力點和立足點,將目光瞄準了全國最大水產品交易集散地馬尾。
近年來,憑借多區疊加和產業配套優勢,自身海鮮產量有限的馬尾,成為全國最大的水產品進境口岸、東南亞最大的水產品交易集散地,擁有全省唯一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冷庫庫容、冷鏈物流配送能力均為全省之最,實現海產品從碼頭到餐桌一路“領鮮”。坐擁全國交易的“流量”,馬尾呼喚著更多的特色漁業品牌。
延伸一產做強二產,搶占預制菜“黃金賽道”,將“流量”變“增量”,正是時代賦予馬尾這片熱土的歷史使命。
烹制千億水產“大菜” 馬江片區率先發力
位于馬尾區的亞洲最大的水產交易中心——海峽水產交易中心,是水產交易的“中轉站”,緊鄰福州保稅區青州港物流園。圍繞現貨和原料需求,周邊倉儲物流業行業曾繁榮一時,但隨著時代變遷,業態逐漸陳舊,配套落后,僅0.1的使用容積率僅適合發展倉儲冷庫,只能屈居產業鏈、價值鏈的下游。
以用地效能提升、產業升級為路徑,工業園區集團精準謀劃,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積極發揮投建營一體化優勢,在緊鄰保稅區青州港的馬江片區打造集團首個水產品加工專業化園區。
據工業園區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將大膽應用創新型用地政策,推動園區標準化改造,地塊使用容積率從0.1提升至2.58,此外,延鏈補鏈發展保稅加工等細分產業,進一步激活保稅區土地效能,提升“畝均”收益。
吃透一條魚,邁向千億級。當下,馬尾正以水產品加工為方向,烹制一盤千億“大菜”。建成后,中國·馬尾海洋精工產業園將憑借距海峽水產品交易中心僅0.8公里的區位優勢,交通、生活配套及產業集聚優勢,引入綠色食品加工、水產加工、預制菜、食品制造、冷鏈倉儲物流、檢驗檢測、包裝設計等產業鏈上下游,預計年產值超8億元。
“我們的目標是借助龍頭企業優勢,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吸附力,聚集上下游重點企業,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打造全國具備影響力、東南區域標桿的海洋精加工產業集群,形成從原料精加工至成品儲存交易的產業閉環和升級。”上述負責人表示。
“三位一體”多輪驅動 壯大海洋產業生態矩陣
中國·馬尾海洋精工產業園位于馬江片區羅星中路南側、通港路西側、經二路東側,位于交通中轉樞紐,具有快速抵達機場、港口和高速的集散能力。
據工業園區集團介紹,產業園規劃2棟加工車間、1棟冷鏈倉儲中心(包含冷庫、設備房)。考慮到入駐企業的生產需求,每層廠房均配套約1600平方米的精裝修中轉凍庫及18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車間,使原料加工、儲存、出庫在一棟樓內實現閉環,減少企業整體投入及經營成本。
目前,工業園區集團在全市已布局33個產業園及項目,版圖涵蓋海、陸、空三大領域,實現市域范圍全覆蓋,成為海峽國企園區第一號品牌。
堅定不移執行“海上福州”戰略,工業園區集團在福州拓展出中印尼“兩國雙園”、粗蘆島、羅源灣等多個海洋產業基地,并推動在自貿區福州片區成立全國首家以海產品為主題的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且完成揭牌運行,為大宗海產品現貨交易提供便捷的跨境交易結算平臺。
據園區負責人介紹,產業園將錨定海產品精深加工實體產業,進行產業鏈延伸,同時通過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綜合服務平臺,發展現貨、掛牌、預售等交易模式,同時聯動中印尼“兩國雙園”、粗蘆島、羅源灣等多個海洋產業園協同共進,依托強大的產業鏈整合資源,實現從養殖、加工到貿易的全鏈條貫通,最終形成“核心區貿易驅動、多基地協同發展、海交所資源整合”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