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全國人大代表王川:以“多方共付”模式推進“一老一小”群體民生服務工作
【兩會好聲音】全國人大代表王川:以“多方共付”模式推進“一老一小”群體民生服務工作

文章來源:山東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3-06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財金健康集團腦癱兒童公益救助中心主任王川重點關注民生保障領域,提出通過“多方共付”模式推進“一老一小”群體民生服務工作的開展。他建議,通過搭建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多方共付的救助體系,建立腦病患者“一老一小”群體的財政資金、慈善基金和信托基金,為破解“一老一小”治療與照護困難提供實踐方案。
2019年,王川發起“新的希望”全國腦癱兒童公益救助項目,每周為25名困難患兒提供免費手術。其核心技術——無框架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技術(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使手術靶點準確率達100%、有效率98.2%,首年即成功救助109名患兒,創國際腦癱治療最大樣本紀錄,五年累計救助1500名患兒,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經過五年的實踐積累和醫療技術創新,王川代表與團隊運用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前沿醫療技術,成功救助近1500名腦病殘疾兒童,充分體現了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在實現民生和公益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但需要科技創新,還必須持續進行模式創新。通過多年腦病兒童救助實踐,王川提出“多方共付”模式,在助力山東省增進民生福祉方面做出了有效的共建探索。下一步,通過腦病患者專項救助,形成以“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多方共付”的公益救助體系,逐步打造腦病殘疾兒童和老年患者公益救助事業的“山東模式”。
王川表示,很多患病兒童特別是殘疾兒童家庭因“病恥感”隱瞞病情而致患兒錯過救助,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他認為,防治腦病應構建三級防控體系:第一,孕期預防:加強孕檢產檢及營養保障;第二,新生兒篩查:提升護理質量,及時干預風險;第三,確診救治:早診早治,聯動家庭與社會支持。王川強調,社會需消除偏見,幫助家庭正視疾病,避免患兒錯過黃金康復期。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