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全國人大代表胡淑娥:把碳約束轉化為創新動能,讓中國鋼鐵“既強又綠”
【兩會好聲音】全國人大代表胡淑娥:把碳約束轉化為創新動能,讓中國鋼鐵“既強又綠”

文章來源:山東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3-10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鋼集團日照公司中厚板研發專家胡淑娥表示,鋼鐵行業面臨納入全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歐盟開征碳關稅雙重壓力,建議優化政策引導鋼鐵行業低碳發展,重點打造區域協同特色減碳模式進行推廣,對行業標準進行提升與技術創新賦能,引導企業建設適配碳交易的基礎能力。
針對鋼鐵行業面臨納入全國碳市場和歐盟碳關稅的雙重挑戰,胡淑娥建議從國家頂層設計、地方考核機制和行業管控體系三方面協同發力,構建“政策激勵+標準約束+市場引導”的立體化支撐框架。
一是優化政策引導鋼鐵行業低碳發展。建立碳市場與碳關稅聯動機制,制定碳關稅成本對沖政策,設立鋼鐵低碳轉型專項基金支持氫冶金、CCUS等關鍵技術研發,開發綠色金融工具,對符合超低排放標準的項目和能效標桿企業提供梯級政策性銀行低息貸款,聯合相關國家制定國際《綠色鋼鐵產品認證標準》,參與全球碳定價規則制定。
二是重點打造區域協同特色減碳模式。對鋼鐵產能集中省份增設特色指標,對資源型城市設置“噸鋼碳排放年均降幅”硬性目標,試點省級鋼鐵行業碳預算制度,結合各地區資源稟賦特點與優勢,對上下游產業進行耦合,共建低碳鋼鐵生態產業鏈。
三是支持行業標準約束與技術創新賦能。對行業碳管控標準進行升級,開展綠色全產業鏈認證,對采購低碳原料的鋼鐵企業給予碳配額獎勵,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減碳,加強綠色技術創新及應用推廣。
四是建設適配碳交易的基礎能力。引導鋼鐵企業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主體責任,全面強化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碳排放管控平臺、碳排放信息披露、碳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等方面建設,制訂人才發展規劃,推動鋼鐵行業加強碳核算、碳交易、碳數據管理等專業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碳交易和碳稅兩大公認減排價格機制,完善中國碳交易機制。
胡淑娥說:“以此形成國家通過碳市場與財稅政策引導全局轉型,地方以差異化考核推動區域特色減碳,行業以標準升級和技術創新實現深度脫碳,最終形成‘政策護航-市場驅動-技術突破’的良性循環,將碳約束轉化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