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礦集團“AI+”推動數字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徐礦集團“AI+”推動數字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文章來源:江蘇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4-21
當前,人工智能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面對數字化轉型這道“必答題”,江蘇徐礦集團積極擁抱新藍海,探索人工智能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靠近“AI”,擁抱“AI+”,打造全域感知、智能決策、動態優化的業務數字化平臺,書寫智能時代背景下傳統企業產業升級新篇章。
AI+煤礦:“安全管家”再升級
走進徐礦集團新安煤業公司調度指揮中心,科技感十足的巨幕前,職工通過智能系統對話框輸入專業問題,嵌入DeepSeek模型的AI智慧助手即可依托海量安全生產知識庫,實時提供精準解答。這是該公司對智能調度系統進行的全新升級。該功能深度融合了AI大模型技術,將煤礦安全生產規程解讀、安全知識百問百答、煤礦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等知識內容進行大模型訓練,可提供智能化互動問答,是AI大模型技術在安全生產管理環節的創新應用。“這次升級智能調度系統最顯著的變化是實現了安全管理從‘經驗判斷'向‘數據驅動'的轉型。”該公司信息智能化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瞄準‘數字孿生’目標,以5G+工業互聯網技術為媒介,深度嵌入DeepSeek大模型,將采、掘、機、運、通五大專業系統數據納入云端,為礦山構建全方位的‘數字神經系統’。部署完成后,平臺會根據各項量化數據,對礦井生產進行關聯分析、探索挖掘、概括推理和動態診斷,實現全方位輔助監管決策。”
AI+新材料:“智造”邁上新高度
日前,江蘇威拉里新材料股份公司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并成功搭建企業級知識庫與智能問答系統,邁出智能制造戰略的關鍵一步。研究過程中,威拉里技術團隊通過拆解超萬組工藝參數與性能數據關聯關系,深度整合熔煉過程數據圖譜,構建覆蓋粉末制備全流程的知識網絡,同步建立包含材料特性庫、設備運維手冊、工藝案例庫的向量數據庫,形成可支撐研發、生產、服務的智能中樞。該知識庫內融合了6萬余爐次熔煉霧化數據及數十種金屬牌號霧化特征,金屬粉末研發關鍵數據查詢效率提升60%,專業問題解答準確率超95%。“粉末化學成分、氣體元素含量控制等專業參數一鍵輸出,新型合金開發周期不斷壓縮,材料開發方案實現最優解……”該公司先進金屬材料研究所項目室信息化專員楊爭光暢想,“依托DeepSeek大模型的領域知識增強訓練,再結合我們提供的海量熔煉數據,類似的智能研發場景或許就在不遠的未來。”
AI+新能源:運維好幫手
走進江蘇省最大規模電化學儲能電站之一的垞城電廠200兆瓦儲能電站,一排排巨型“電池艙”正按照江蘇電網調度中心的調度指令,將電能有序“下載”“上傳”。運維人員只需坐在新能源數字運維中心內,輕點鼠標,便可實時查看儲能電站全貌及對應的設備監控點位,對設備狀態、安防環境等進行全方位監測。隨著新能源場站規模不斷增加,電站分布廣、設備數量多、運維手段單一等問題逐漸顯露,傳統運維模式難以為繼。“我們在項目建設中引進具有AI智能診斷功能的華為逆變器,集成至統一的數字運維中心,如今,數字運維中心已成為整個光伏發電站的‘智慧大腦’。”徐礦新能源公司運維部負責人說。據介紹,新能源集控運維平臺能自動進行數據采集,將光伏組件、逆變器、升壓站等多類設備的數據采集“一網打盡”;對采集到的數據,能實現各級單位、多類設備、多個維度、多項指標的統計分析,為運維人員提供信息參考。目前,該公司的新能源集控運維平臺基本實現了對新能源發電場站的實時監測、遠程控制等,為新能源運維管理及優化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AI+裝備制造:車間有了“決策大腦”
在華東機械公司高端托輥智能化車間,“皮膚”顏色鮮艷、不間斷工作的機器人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只見焊接機器人用機械臂緊緊“握”住焊槍,依照電腦指令上下調節,一條焊縫在托輥上逐漸形成。“以前我們靠人工焊接,焊接過程中容易出現焊花飛濺、煙塵大、焊縫粗細不均勻等問題。智能焊接機器人讓過去的問題迎刃而解,工作人員只需輸入指令,機器人就能精準焊接,焊接質量比手工更穩定,焊絲消耗顯著降低,生產效率和托輥質量實現雙提高。”高端托輥智能化車間負責人介紹。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讓生產制造也有了“決策大腦”。該公司借助云計算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搭建智能集控中心,實現了生產線設備實時數據采集100%覆蓋,工作人員只需監控生產線運行狀態,及時調整生產計劃,“機器工人”就會按照指令進行操作,極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