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打造國資智慧型“監管大腦” 核心業務數字化率達100%
重慶打造國資智慧型“監管大腦” 核心業務數字化率達100%

文章來源:重慶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4-25
4月22日,從重慶市國資委獲悉,“國資智管”應用正式上線運行一年來,推動國資監管財務、債務、產權、投資、資金等核心業務數字化率達到100%,累計流轉調度事件2500次,處置異常信息超過6000項。去年,重慶市國資委國資監管平臺被國務院國資委納入全國國資監管系統綜合監測展示“一地一屏”建設試點。
據介紹,“國資智管”是重慶市國資委打造的“感知預警、決策處置、監督評價、復盤改進”智慧型國資“監管大腦”。重慶市國資委科技創新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圍繞國企改革發展、經營風險管理等領域,依托三級治理中心,向區縣、國企配置智能預案28個,形成市國資委、集團/區縣國資監管機構、子企業三級系統貫通的監管格局。
在風險防控領域,系統通過銀企直聯,實現企業賬戶數據“T+1”自動上傳至“國資智管”,梳理國資國企資金、債務、決策等核心監管指標66項,建立“大額對私支付”“疑似重復支付”等8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形成對融資、債券、擔保等企業債務的全生命周期監管,實現對企業資金鏈風險事件100%實時監測。
AI技術的深度應用成為突出亮點。“國資小智”財務AI組件通過深度學習和模型訓練,實現財務領域監管模塊指標數據的智能問答、檢索、分析、推演,在政策解讀、報表邏輯校驗等方面準確率超95%,數據分析耗時從小時級壓縮至分鐘級。圍繞全市“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任務,系統依托智能推演模型對止損治虧、資產盤活等任務進行實時監測,與財政、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形成多跨協同,對進度落后企業進行智能預警調度100余次。
聚焦國有企業的投前、投中、投后的全過程、全要素、全周期監管,系統打造“投資監管一件事”,實現企業年度投資項目全流程線上審批、跟蹤、評價。針對市屬國企投資數據,個性化設計45個風險指標、756個數據標簽,累計實時掃描各類投資項目2401個,發現疑似合規問題2402項,發出智能風險提示600項,閉環調度385次。
上述負責人介紹,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國資國企數字化履職基本能力體系建設,持續構建全面風險監測、人事薪酬管控等穿透式監管場景,推動AI賦能國資國企核心業務,迭代升級國資國企監管模型庫,全面提升“國資智管”應用實戰實用能力。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