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光伏”架起西部陸海新通道“綠能矩陣”
“交通+光伏”架起西部陸海新通道“綠能矩陣”

文章來源: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5-30
平果至南寧高速公路,一路繁花相映,風光旖旎。在銀嶺隧道口中央分隔帶里,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形成一片片“能量矩陣”。
奇峰夾岸,碧水縈回,灌陽至平樂高速公路穿行山水詩畫之中,一座座光伏電站有序規劃鋪開,源源不斷地將光能轉化為供應隧道的清潔電能……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嚴峻挑戰下,我國交通行業正以創新姿態擁抱綠色革命。圍繞“雙碳”戰略目標,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積極推進建設“廣西西部陸海新通道近零碳走廊”,鼓勵利用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收費站、匝道口及隧道周邊開展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通過“交能融合”模式,將光伏發電與交通基礎設施緊密結合,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注入綠色動能,推動交通領域低碳轉型,實現降本增效目標。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工作部署,廣西交通投資集團下屬交投科技公司立足“高速+光伏”融合發展理念,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沿線隧道口中央分隔帶開展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并率先在平果至南寧高速公路銀嶺隧道進行試點建設,建成廣西首座高速公路隧道分布式光伏電站,該項目獲評“2023年度廣西綠色交通試點項目”。
該試點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532千瓦,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消納模式,投產后首年發電量達到57.9萬千瓦時,設計使用壽命25年,預計總發電量可達120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46.5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6.46噸,日均節約隧道能耗70%以上,在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實現了充分降碳的社會效益。
當前,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已在南寧、百色、崇左、河池、玉林、梧州、桂林等地高速公路沿線隧道因地制宜地開展光伏建設,已成功并網10418千瓦,預計年均發電量可達到近102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111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779余噸。項目建成后將大幅減少隧道用電成本,降低高速公路運營成本,為高水平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注入綠色低碳動能。
鳥瞰南珠高鐵南玉段新建玉林北站,光伏屋頂、光伏車棚、光伏雨棚令人印象深刻,這是鐵路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成功實現“綠電自給”的生動案例。
在綠色能源運用與發展上,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創新推進實施“光伏+鐵路”示范工程,在鐵路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即預留大型客站站房屋頂安裝光伏發電所需的基礎條件,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約15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57.3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48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眼下,廣西交通綠色低碳發展已從“愿景圖”加速變成“施工圖”“實景圖”。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