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峽科化以黨建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福建海峽科化以黨建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文章來源:福建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6-26
在八閩大地與青藏高原之間的廣袤土地上,福建海峽科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峽科化”)正以“黨建紅”為引擎,奮力譜寫著安全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奏響了一曲曲動人的“安全藍”與“鄉村綠”交響曲。
作為中國民爆器材行業副理事長單位、福建省屬國有企業,海峽科化已在民爆行業深耕了整整60年,成為一家擁有全產業鏈的全國民爆骨干企業。在60年的歲月里,海峽科化始終堅守“國企姓黨”信念,將黨建“軟實力”有機地轉化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支撐”,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國企的政治擔當與民生情懷。
“紅引擎”驅動“安全鏈”
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安全為天,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海峽科化負責人說。一直以來,該企業始終將“安全為天”視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擔當,把黨的全面領導融入企業安全管理的全過程、各領域。
曾經,安全生產被認為是領導層的專屬責任,然而,在海峽科化,這一觀念早已被徹底轉變。“以前總覺得安全管理是領導的事,現在我們黨員帶頭,每個人都積極參與進來,形成了全員共管安全的良好氛圍。”海峽科化生產一線員工小張深有感觸地說。海峽科化通過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辦法》等28項制度,為頂層安全設計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海峽科化創新構建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安委會+職能部室+基層單位”的責任落實體系,層層傳導壓實安全管理領導責任、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率先在福建省民爆行業建立起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對照國家強制性標準,我們梳理建立了全員安全生產責任‘一崗位一清單’,讓每個崗位的員工都清楚自己的安全責任,這樣安全管理才更加高效。”海峽科化安全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說。
“科技興安”讓安全生產更具“智”力。海峽科化積極落實工信部要求,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賦能安全管理。先后引入AI監控、視覺檢測、機器人裝車等多種智能運用場景,推動工業炸藥生產線向“智”升級。“這些智能化設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海峽科化技術部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說。如今,海峽科化通過探索運用“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平臺、民爆數智服務監管平臺,實現對民爆生產、銷售、運輸、爆破的全流程、全時域安全監管。同時,聚力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創新實施“自主研發+借智引力”模式,深化拓展企校產學研用合作,在國內民爆行業首創了內外編碼“一體化”工業電子雷管和無雷管感度抗水型銨胺炸藥,讓民爆產品不僅有“科技量”,更有了“安全值”。
“文化鑄安”是筑牢企業安全的發展根基。海峽科化立足企業實際制定了《安全文化建設規劃》,提煉安全文化理念,以文化鑄牢企業安全發展根基。近年來,該公司以“安全生產月”“消防宣傳月”等活動為有效載體,定期組織開展消防技能比武、安全知識競賽、安全咨詢日、應急預案演練各類安全文化活動,因地制宜在生產區域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風險提示卡、應急處置流程圖、安全宣傳海報,打造全方位、可視化的安全文化環境,營造了濃厚的“人人懂安全、人人會安全”文化氛圍。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所屬永安分公司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稱號,安全意識已深入到每位員工的“骨髓”,推動形成了全員參與安全共管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紅紐帶”串聯“振興路”
從閩北竹林到青海牧場,海峽科化的“紅色紐帶”連接著福建、青海11個鄉村的振興夢想。他們精心制定出臺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方案和三年幫扶規劃,以“五聯機制”闖出了一條“行業引導、地方領導、企業參與、鎮村協同”的國企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子。
“海峽科化給我們村提供了很多支持,特別是幫助我們建強了黨支部,讓我們有了堅強的戰斗堡壘。”永安市小陶鎮五一村黨支部書記感激地說。海峽科化把建強村級黨支部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采取“理論共學、活動共辦、工作共促”等有力舉措,以“組織聯建”建強“火車頭”,傾力幫助掛包村提升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力和組織戰斗力。海峽科化公司黨委充分發揮福建省國資系統“達標創星”先進單位的黨建優勢,先后與掛包村黨支部開展聯學2場、主題黨日共建5場、企村振興交流會商13場,協助指導掛包村制定加強村干部管理監督16條措施,指導掛包村創新探索“黨建+項目+村務+服務+文化”模式,推動形成“鄉村紅”特色品牌,幫助6個掛包村晉級為“優秀黨支部”。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海峽科化以“產業聯興”唱好“致富曲”。設立每年100萬元的滾動幫扶資金,聚焦掛包村家禽、菌菇、水果、林竹等特色產業,在項目引進、產業扶持、消費幫扶上,積極發揮國企資源平臺作用,促村財增收、村民致富。先后助力五一村打造北美冬青種苗基地、巾幗農創服裝基地,幫助村財增收10萬元;助力永安市青水畬寨農產品交易市場引入現代化經營理念,推廣“訂單農業”,銷售額大幅增長;幫助青海東灘村現代化糧油加工廠3萬元運營資金,助其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把28類農特產品納入企業“助力鄉村振興采購產品目錄”,有力解決了掛包村農產品的銷售難題,目前已幫銷近百萬元。
人才培育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海峽科化以“人才聯育”培育“領頭雁”,大力開展“頭雁”培育行動,使鄉村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海峽科化9名班子成員與掛包的16名年輕后備干部進行結對幫帶,把村“兩委”、青年后備干部、黨員帶富先鋒、產業大戶等相關人員率先納入了企業業務培訓體系,組織開展培訓班2期及聯學活動7場,參學參訓村骨干達60余人次。同時,大力實施“歸雁”工程,2024年來,企業新招聘了13名本土員工,積極為所在地鄉村創造“家門口就業”機會。
“海峽科化的培訓,讓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知識,還開闊了眼界。”一名參加過培訓的村后備干部說,“現在回到村里,也能更好地為村里的發展出一份力了。”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靈魂。海峽科化以“文化聯創”畫好“同心圓”,積極發揮國企文化優勢,創新企村聯辦模式,助力五一村登上了2024年全國“四季村晚”,為村里吸引游客2萬余人,增加收入超100萬元;攜手馬洪村創新推出企、院、鎮、村“四方共建”模式,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試點建設美麗村莊,帶動村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增收村財10萬元;助力龍吳村打造“閩王文化提升工程”,新建閩王歷史文化館,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陣地。
民生福祉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海峽科化以“民生聯辦”彰顯“魚水情”,累計掛包幫扶了9個村17名村困難戶,協調解決了實事、難題17項。投入80余萬元幫扶資金用于鄉村治理、環境整治、硬件提升,參與了馬洪村口整治改造提升工程、桂口村人居環境整治、坑源村古建筑夜間亮化、五一村親子戲水平臺等多個項目建設;結合主題黨日、群團活動,組織員工參與投工投勞70人次;組織黨政工團106人次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建設……用一系列暖心的惠民舉措,改善村民生活條件,增進民生福祉,彰顯了強大的“海科力量”。
“海峽科化的幫助,讓我們村的環境變好了,生活也越來越方便了,我們打心底里感謝他們。”掛包村的一位村民張大爺感激地說,“他們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幫我們解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問題。”
如今,海峽科化的“黨建紅”已深深融入企業的安全發展與鄉村振興事業之中,在民爆行業的“最前沿”上,他們用紅色信仰筑起安全堤壩;在鄉村振興的“新田野”上,他們以國企擔當鋪就富民之路。新征程上,海峽科化將繼續扛牢鮮紅黨旗,以更強信心、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奮力書寫“安全藍”與“鄉村綠”的壯麗篇章,奏響更加激昂的交響曲。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