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山西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7-06-27
在山西晉城煤業集團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專職紀檢員賈曉勇的辦公室里,文件、材料,不論多少頁紙,均采用正反面打印,部分落單的紙張有了空白面,還會被再次利用。“節約出來的就是自己的。”賈曉勇說。
作為該公司67名原始股持有者之一,賈曉勇早已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
而對于其他非持股職工而言,如何增強職工歸屬感、激發工作積極性,成為近年來晉煤集團不斷探索的課題。
職工持股有了退出機制
“我們公司的股份不是一潭死水,是流動的。”山西晉城煤業集團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褚東生說。
2008年,晉煤集團將負責礦井工程勘察設計的一個機關處室作為試點單位,成立了山西晉城煤業集團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新公司職工持股50%,晉煤集團持股30%,北京一家民營公司持股20%。
從公司剛建立時賬面流動資金為0,到公司成立9個月后總資產達到7000萬元、生產經營總額6600萬元、利潤580萬元,第一批改制職工克服了重重困難。2008年至今,該公司年年實現分紅,首批改制職工理所應當享受著改制帶來的紅利。
但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近年來,該公司引入了大批青年職工。而今,新進青年職工已占該公司員工總數的一半以上。
“如果新進的職工得不到股份,勢必會對其工作積極性及企業發展帶來影響。”褚東生說。
面對新形勢,該公司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任何離職、退休等不在冊、不在崗的職工,都不得再持有公司股份。而空出的這部分股份,將分配給對公司貢獻大、綜合評分排名靠前的職工。
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的張俊峰,是設計院公司采礦設計崗位的一名職工,2009年7月進入該公司。作為2016年綜合評分排名第一的職工,張俊峰獲得了接受公司股份讓渡的權利,并成為公司股份的持有者之一。
“作為設計類型的企業,人力資源是首要資源。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對于企業而言尤為重要。”山西晉城煤業集團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董冀芝說,“讓職工持股的目的就在于激勵職工發展,如果股份不流動,那么這項政策越往后將越沒有價值。”
從去年開始,持有原始股的職工開始陸續退休,股份的退出機制也隨之實行。截至目前,已有6名青年職工獲得了公司股份。
褚東生說:“第一批退休的領導,站在企業的角度,主動提出從公司退出股份。領導以身作則,以后的工作就都順了。”
雖然只有個別青年職工獲得了實在的益處,但此舉震撼了整個青年職工群體。大家認識到,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成為公司的股東之一。
“持股后,感覺不用再給企業打工了。”張俊峰笑著說。
尋找職工持股新試點
在職工持股的探索上,晉煤集團是全國煤炭系統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之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為解決職工子女就業問題、滿足礦區產能擴大后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晉煤集團開始以職工集資方式創辦煤矸石發電廠。
1991年4月,職工集資電廠1號機組并網發電成功。隨后,晉煤集團著手由發行債券集資向發行股票與其他多種形式過渡。當年底,以每股1元的價格,首發股票11.843萬股,參股職工在不到3年時間里紅利就達原入股本金的109.7%。
因企業2009年計劃整體上市并成立金駒股份公司,職工個人持股隨之全部退出。“當時的這批持股職工現大多已退休,這是晉煤集團職工持股的第一次探索,也是第一次嘗到甜頭。”金駒股份公司供熱分公司供熱一車間主任呂省會說。
2007年,晉煤集團抓住山西支持國企開展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機遇,經過調查評估,擬對5家單位進行改制,最終選擇了市場潛力大的2家——山西晉城煤業集團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山西銘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作為另一個改制試點單位,山西銘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改制,轉變成晉煤集團控股、銘基公司職工持股、其他法人參股的民營化公司。
目前,該公司已成長為具備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的企業,產業鏈延伸至物業管理、建筑施工、建筑節能技術研發等領域,開發項目觸及海南、北京等熱點區域,累計開發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
試點單位的出色成績,讓晉煤集團看到了職工持股、企業改制的優勢和希望。
據了解,今年,晉煤集團將按照有關要求,著手對資產負債率超過100%、非煤產業中具備股權多元化和職工持股條件的公司以及四級以下沒有實際業務的空殼子公司進行全盤摸底,分門別類研究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全資改控股、控股改參股、股權全退、職工持股等多種改革方式。本次改革計劃采取企業自薦的方式,最終將選取3家至5家企業開展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