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海控股:三主線齊頭并進 打造高水平投資公司
粵海控股:三主線齊頭并進 打造高水平投資公司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7-07-26
廣東粵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發展總監曾奕作主旨發言
7月26日,第二屆國企改革前沿論壇在廣州舉辦,主題為“新活力 新動能——國企國資改革的創新與實踐”。廣東粵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發展總監曾奕參加論壇,并表示,廣東粵海控股集團(以下簡稱粵海控股)有限公司由廣東省政府100%持股,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駐港的窗口公司,經過多年發展,按照戰略規劃形成了3+1的主業板塊。目前來,集團形成了5個資本平臺,其中有4個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公司,旗艦上市公司是粵海投資0270,市值超過了700億港幣,去年在新三板掛牌了華金科技公司。
粵海控股戰略發展總監曾奕介紹,2016年集團營收約157億,利潤總額45億,總資產851億,資產負債率是39.7%。過去5年,是集團的快速增長期,總資產、凈資產大幅增長,同時,資產負債率下降了10個百分點,至39.7%。
2016年正是改革試點工作的重點時期,2015年12月廣東省政府批復了改革試點的方案,明確了授權經營機制,2016年12月廣東省國資委批復了試點實施方案,明確了14項新增授權,這樣在2016年粵海改革試點工作全面鋪開。
在試點工作中,集團主要抓住3條主線,即定好目標、決策授權、管好風險。在抓住三條主線的基礎之上又牽住了資本的牛鼻子,而且抓住人這個核心要素。具體來看集團有五方面的重要舉措:
第一是推行市場化的經營管理機制的改革。在2016年我們選取了在3+1板塊里面最具競爭力的水資源管理板塊作為改革試點。第一項是圍繞著管資本、建立授權經營機制,選取水資源板塊,按照合法合規、按照市場化運作、按照權責利對等等原則開展了授權。這個授權包括了人、財、物、投資等各方面達到47項的授權。
第二是建立激勵機制,對增量項目給予的獎金的激勵。首先要劃定目標,這個目標橫向是對標市場的領先的標桿企業,縱向是對它自己的歷史數據,以橫向跟縱向明晰了階梯性的目標,從而根據它的年度拓展確定一個總獎金盤子,而這個獎金盤子要兼顧質量和數量。
第三是建立績效考核體系,確保改革授權的落地,這是一個剛性的約束。例如,2016年,集團水資源管理板塊在全國行業的排名已經進入前三,怎么給它壓力呢?這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最后怎么解決的呢?公司董事會決定,要求在2017年對標市場拓展量最高的那個企業,這是一個動態對標量,這樣就給了它極大壓力,這個指標壓下去非常困難,但是最終是做下去了,從大半年的實施效果這個指標非常有效。公司董事會決心有激勵、有約束,這是第一個推行市場化的經營管理機制的改革。
第二是構建資本投資運營平臺。集團發揮總部資本投資的功能,打造專業化的資本投資模式及平臺。集團對于培育期的項目是以資本投資的方式先拿,以專業化的平臺進行培育。培育成熟之后再注入到上市公司,這樣集團獲得資本收益,上市公司市值也獲得了市場認可,不斷的上升,形成了投融管退一個良性的循環,這是集團總部。另外,還優化了上市平臺資本配置效率,粵海投資有成熟的現金流,粵海置地有大量重大項目,由于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兩者不能融通,后來是以粵海投資向母公司發行股份跟現金,收購母公司持有的73%粵海置地的股份,從而這兩個上市公司打通。
第三是構建了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管理體系,首先努力探索建立這套體系,采用的方式是規范化流程,市場化機制,契約化管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集團強調在簽訂契約時,要有剛性化退出的條款,不是一進來就可以一直留在這兒,它發生了什么行為就要剛性化退出,在這個基礎上根據企業的情況,人員情況的不同,按照整體轉聘,個別轉聘推進試點工作。
第四是建立市場化的考核及薪酬激勵機制,以利潤創造為導向,以績效考核為抓手,在這個基礎上創新了薪酬激勵機制。
第五是建立運作高效、風險可控的6S管理體系,聚焦戰略,以戰略來確定。把“十三五”戰略規劃細化到業務單元子規劃再到年化的商業計劃,到業績合同。從而將年化的工作切分到組織的每一年的業績評價,這樣就確保總體的戰略一直一層一層切分到年,切分到季度,切分到組織,切分到個人。同時我們還開展了經理人評價以及戰略審計體系的構建工作,推動管理的大閉環。這些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確保管理部門跟戰略規劃的有效落地。
在這五項工作舉措下,2016年是粵海集團增長非常快的一年,從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來看,改革的工作已初見成效,上半年利潤總額在2016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長,也就是說進入了更快的增長期,這是整個集團的情況。
此外,對于改革試點的核心板塊來講,到2016年,也就是改革試點的一年,拓展量已經接近前五年拓展量的總數,而2017年到目前為止也就6個半月,已經接近2016年整體拓展量的兩倍。在2016年獲得了全國行業的前三名,將來有望進入前二。對此,曾奕表示,這應該就是改革的魅力,也是改革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