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通集團:堅持市場化運作方式 發揮專業化平臺作用
誠通集團:堅持市場化運作方式 發揮專業化平臺作用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7-07-26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正武作主旨發言
7月26日,第二屆國企改革前沿論壇在廣州舉辦,主題為“新活力 新動能——國企國資改革的創新與實踐”。中國誠通控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正武參加論壇,并表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已經成為推動國企國資改革的重要舉措和抓手。
自2016年 2月,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通集團)被確定為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以來,集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企改革“1+N”文件、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和國務院國資委部署要求,探索既服務于國資國企改革需要、又符合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一般規律、還具有誠通稟賦與特點的試點工作方向。我們提出“試點改組與試點任務同步開展”,圍繞試點“試什么”、“怎么試”作了一些探索實踐。
服務供給側:做好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
對此,誠通集團董事長馬正武介紹,近年來,集團致力于“做好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完成好試點任務。
一是突出國有資本運營,發揮投資基金引導作用。2016年 9月,經國務院批準,受國務院國資委委托,誠通集團發起設立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基金總規模 3500億元,首期募集資金 1310億元。目前,基金已投資中國中冶、中國國航、中國電建等定向增發,發起設立并購子基金,積極參與中鋁洛陽銅業公司改造、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有限公司籌建等項目,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另外,集團所屬誠通資產經營管理公司聯合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不良資產市場化投資基金,總規模 100億元,重點投向銀行不良資產、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和中央企業債務。
二是積極從資本層面推動、參與央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發展質量,防范系統性風險。2016年 4月國資委決定由誠通托管中國鐵物后,在國資委的指導和支持下,妥善解決了到期債券兌付問題,就銀行債務和私募債達成了重組方案,最大程度保障了各方利益,維護了債券市場穩定,避免了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鐵物自身也加快業務調整、提質增效,結束了連續 47個月的虧損狀態,去年實現了扭虧為盈。去年,我們還參與了中石化國勘市場化重組、央企煤炭平臺國源煤炭發起設立和大唐煤化工平臺戰略重組等項目。
三是圍繞“優化配置結構、提高運營效率”,探索國有股權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方式。誠通集團成立股權接收平臺,形成規范化的股權劃轉工作制度和流程,完成了中遠海控等 7家央企上市公司股權劃轉。接收中國旅游集團所屬上市公司華貿物流控股權。通過資本運作方式,孵化、投資了中儲智運、神州專車等互聯網+企業,培育了發展新動能。
加快實施改組:創新體制機制模式 釋放企業活力
“此外,集團加快以新設方式實施改組,圍繞資本運營創新體制機制模式釋放活力。”馬正武在論壇中指出。
一是加快總部改組。完善了公司治理,調整了董事會結構,充實了適應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需要的外部董事。通過董事會意見書、外部董事牽頭組織課題研究等方式加強戰略引導,發揮外部董事作用。按照國有資本運營需求,調整總部架構、制度流程和工作體系,梳理、完善股權運作、審計監督等業務流程,強化資本配置研究、運作和風險控制能力。以市場化選人用人、收入分配分類、差異化管理為重點,全面推進三項制度市場化改革,激發動力,釋放活力。
二是調整管控方式。以現有所出資企業為“試驗田”,探索履行股東職責新體制。建立了集團派出董監事管理制度,在獨資公司、控股非上市公司建立了規范董事會,并實行了總會計師委派和述職考核制度,探索了以公司治理作為管資本的主渠道。突出戰略引領,強化財務管控,注重股東回報,增加凈資產收益率考核指標,按資本占用額設定分類考核指標。加強審計監督。加強風險管控與隔離,控制所出資企業負債率和整體風險,逐步降低對所出資企業擔保額度。全面加強黨建,做到“四同步,四對接”,發揮黨組織在資本運營特別是困難企業重組退出中的作用,探索根據全資、控股、參股等不同資本控制程度加強所出資企業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三中全會提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來,社會各界關注度很高,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改組組建方式、定位功能等認識也存在較大差距。從誠通一年多的實踐看,我們感覺國務院國資委決定以改組改建的方式開展運營公司試點,鼓勵運營公司試點先行先試,快速形成了服務多項重大改革的平臺,比較平穩,也發揮了作用,取得了效果。同時,各界對運營公司的認識也逐步清晰、統一。
國資運營公司:一個定位,四個功能,三個目標
馬正武強調,結合文件精神和試點實踐,我們理解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有“一個定位,四個功能,三個目標”。
一個定位,就是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具體而言,是完善國資管理體制、政府和市場之間的界面和隔離帶,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權利;是市場化運作國有資本、優化布局結構、提高配置效率的專業平臺;是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的操作平臺;是落實從嚴治黨責任、管資本就要管黨建要求的責任主體。
服務于這個定位,運營公司應該具備四個功能,一是投融資,通過資本運作和直接、間接融資,服務、發展實體經濟,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領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特別是通過結構調整基金等基金運作方式投資。二是持股管理。市場化方式管理國有股權,行使“積極、有限”股東職責。三是資本運作。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優化配置結構,提高運營效率。四是資產經營。接收經營性國有資產、主業剝離資產、困難企業等,通過股權混合、業務重組、資產處置、債務重組等方式實現生產要素分解、重組和流動,實現清理退出或重組再生。這四個功能,并非截然分開或獨立的,而是一個“形成資本、管控資本、運作資本”的國有資本運營體系。國有資本運營突出流動,使不可交易、不易交易的資產,資本可交易、易交易的資本,并在交易中發現價值、體現價值。
通過上述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四個功能和三種運作,最終要實現“資金、資本、資產”的國有資本形態轉換,具體而言就是三個目標:一是優化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提高流動性,在資本層面實現布局結構調整,服務國家戰略,提升配置效率;二是良好的盈利能力,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等方式提高運營效益,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三是充沛的現金流,實現資產盤活變現,有進有退,滿足國家和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國有企業改革需要。
最后,馬正武表示,今年,是國企改革實現突破的重要一年,更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實現新突破的關鍵一年。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下,發揚“敢啃硬骨頭,勇擔千斤擔”的誠通精神,進一步深化使命認識,落實“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要求,力爭在試點平臺功能、運營方式上實現新突破,在內部改組體制機制上實現規范定型,探索針對混合所有制和不同資本控制程度企業加強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十九大的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