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城投集團教育板塊開拓特色教育投資內涵發展道路
云南城投集團教育板塊開拓特色教育投資內涵發展道路

文章來源:云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7-11-17
隨著云南省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民辦教育促進法》的修訂和實施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臺,國家加大對民辦教育的支持、鼓勵和引導,民辦教育發展步入新階段。云南城投集團以實體業務為依托,在城市建設教育板塊完善和發展功能配套,把握國企混改攻堅轉型發展新機遇,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借力高校助推云南省教育事業的發展。
為進一步深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改革工作,集團在教育板塊同步成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和執行集團對于教育產業深化改革相關工作。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集團教育板塊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業務范圍基本明確;但與此同時,收入與資產、利潤與收入不能完全匹配的矛盾開始顯現,根據集團深化改革的工作要求,結合業務實際,云南城投集團教育板塊對未來的行業變革與發展進行了研討和思考,基本思路如下:
調整結構,優化教育投資配套服務。從發展方向看,云南城投集團戰略規劃明確提出,教育板塊應圍繞地產配套和為政府培訓、集團培養人才開展工作,重點做好兩個服務:服務集團產業配套發展、服務各級人才體系搭建。據此,教育板塊進一步聚焦教育配套與培訓業,一方面通過大力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為地產主業做好配套服務,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指導旗下高校要圍繞政府政策導向及集團業務板塊增設專業,提供滿足業務需要的多層次人才;同時,依托國資委干部培訓中心著力做好省屬企業培訓和集團內部培訓,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擴大品牌效應。
目前,民辦教育已成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2016年全年,云南城投集團教育板塊完成教育投資總額68202.76萬元,教育投資涵蓋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各個階段、各個層次,大力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不僅僅是為集團公司房地產業提供配套服務,也是為昆明市教育發展拓寬思路,完善多元化的辦學格局和體系。
隨著居民穩定增長的可支配收入,國民教育觀念升級,支撐著教育支出的持續較快增長,為教育行業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宏觀背景。同時,全面二孩政策釋放幼教增量需求,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集團處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攻堅階段,為了產業各個模塊的健康持續發展,積極調整結構,注重基礎教育板塊的快速發展,并依托國資委干部培訓中心聚焦培訓業務,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拓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或智慧城市項目,在教育培訓領域持續“供氧”。
整合資源,實現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從收入結構看,高等教育業務對于集團教育板塊貢獻度最高,約1.2億元/年;基礎教育尚處于投入期和培育期,根據行業經驗難以在短期內獲得較好的經濟回報但目前已取得良好開端;培訓方面業務目前尚規模小、貢獻小。隨著旗下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空港新校區建設完成,集團在普通教育方面固定資產達20億元,但收入占資產比例仍然不高,長此以往將給財務帶來較重負擔。集團今年圍繞“擴大收入增量,盤活資產存量”開展工作,一方面通過爭取新增招生指標、并購民辦高等院校、引入國外大學合作辦學三條路徑,擴大現有在校生人數,提高學費收入,做大收入增量;另一方面在高新老校區搬遷后,充分利用該校區的區位優勢,聯合省內外多家專業教育培訓機構,盤活存量資產,降低財務壓力。
校企合作是民辦教育發展的重要模式,城投集團利用旗下公司的行業資源優勢,依托高校的智力優勢,有效增加了優質教育服務供給,先后與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大學等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長效機制,通過整合資源,促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維護民辦教育的辦學生態,共享共建。2016年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空港新校區正式啟用;北市區云南師范大學附屬昆明湖36班小學開學和盤龍區新迎第一幼兒園昆明湖一幼開園;2017年9月,云南大學附屬會展學校建成招生,10月,云大會展國際幼兒園開園招生。集團教育板塊與高校合作、共享與融合,持續為昆明市提供選擇性教育資源,滿足教育需求,助推云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轉型發展,走向特色教育發展道路。從利潤結構看,目前是高等教育業務貢獻度最高,但是隨著新增固定資產的迅速擴大和還貸壓力的增大,高等教育業務將進入下降期,下一步,教育板塊將圍繞教育衍生品做大校園經濟,創新盈利模式;同時,由于高新老校區建筑面積約16萬㎡,與單一機構合作并不能充分利用資產資源,只有通過打造統一的運營管理平臺,與多家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合作,采取多種合作模式(自辦、租賃、控股、參股),達到充分整合資源、盤活資產的目的。
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民辦教育的規模和比例持續擴大,步入了內涵發展新階段,民辦學校特色建設逐漸得以重視,并成為自主發展的一種新方向。云南城投集團教育板塊基于自身定位和發展目標,不斷提高社會認可度,為了滿足教育的多元化需求,調整結構、轉型發展,為走向高端化、特色化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整合辦學力量創造了條件:一是由緩解公辦教育供給不足的補充性教育資源向教育消費的選擇性教育資源轉變,整合區域教育資源,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發揮優勢項目,滿足教育需求新的發展趨勢;二是避免教育投資同質化現象,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在行業內保持引領地位,在基礎教育板塊尋求適合孩子健康發展的素質教育模式,個性化辦學;三是拓展培訓市場,尋求新型培訓授課模式,打造云南省國資國企干部培養基地,逐步發展成為多層次、綜合性培訓機構的“渠道整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