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破解“四大難題”促進高質量發展
湖北宜昌:破解“四大難題”促進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湖北宜昌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8-08-06
一批項目加速推進,一批企業轉型升級,一批企業改革脫困,一批人才脫穎而出,連日來,宜昌國資系統生產經營、改革發展呈現蓬勃生機。今年上半年12家市屬出資企業資產總額1948.5億元,同比增長11.3%,實現銷售營業收入165.34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利潤總額15.28億元,同比增長53.6%,所有者權益507.47億元,同比增長13.8%,市屬國企經濟運行不斷向好。
在此之前,主業不突出、國企股權結構單一、實體經濟發展不夠、國企人才短缺一直是宜昌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當地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雙核驅動、多點支撐、協同發展”戰略,有效破解四大難題,生產經營、改革發展呈現蓬勃生機。
思路引領,破解主業不突出難題
今年初,宜昌市國資委兵分六個組,深入12家市屬出資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在督導檢查工作落實的同時,查找出部分企業投資方向不集中、主業不突出等方面問題,在一企一策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的同時,要求企業在發展定位上,做強、做優精細化工、生物、交通運輸、物流、旅游服務五大核心產業,大力發展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在發展戰略上實施六個并重,即做強優勢產業與發展新興產業并重、突出主業與多元化發展并重、資本營運與發展實體經濟并重、服務本地發展與“走出去”發展并重、結構調整與制度創新并重、加快企業發展與履行社會責任并重。在項目投資上,突出主業發展,嚴格限定企業非主業投資比例,嚴控高風險投資和高負債企業推高負債率的新增投資,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改革發力,破解國企股權結構單一難題
唯改革才能發展,唯改革才能創新。市國資委始終把改革作為加快發展的突破口,以資產重組、引進聯合、參股控股等方式破解一股獨大,股權單一難題,引導市屬國企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針對企業面臨的困難和發展的制約瓶頸,組建工作專班,進駐企業辦公,把脈會診找癥結,制定改革重組方案,引導企業一步一個腳印地進出困境,走向希望。
項目開路,破解實體經濟發展不夠難題
立足以項目之實促發展之穩,成立項目工作推進專班,月檢查、季督導、年考核,確保重大項目進展。上半年12家市屬出資企業累計實施在建項目165個,在建項目投資總額822億元,完成投資57.65億元,新建項目37個,完成投資額4.26億元。在投資規模逆勢上升的同時,投資的質量明顯提高。一方面,重點突出。在在建和擬建項目中,有15個項目圍繞 “十大千億產業”布局,分別在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和環保等產業領域,投資總額達56.54億元。另一方面,技術先進性進一步提高。安琪集團按照國際一流的標準,加快在全球的產業布局,埃及公司二期工程全面啟動,投資總額達2.96億元。與此同時,臨空產業園項目、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三峽游輪中心項目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穩步推進。
智力支撐,破解國企人才短缺難題
企業生存靠產品,產品開發靠人才。面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市國資委引進人才和培育人才并舉,高標準選拔人才,高檔次開展培訓。今年4月,在市屬國有企業中經層層推薦,嚴格選拔,選送57名優秀人才參加國務院國資委職業經理培訓,圍繞企業家能力和特質培養,開展了10個專題的集中培訓,集中培訓后,采取專題研討、實踐鍛煉、跟班掛職等方式,有效提升了人才素質。據悉,上半年在國資系統共選拔任免干部39人次,一批優秀經營管理人才充實到企業關鍵崗位,挑起企業改革發展的大梁。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