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索普集團:打好技改與綠色兩張王牌
江蘇索普集團:打好技改與綠色兩張王牌

文章來源:江蘇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8-10-23
位于鎮江的江蘇索普集團,從僅有幾十人、生產燒堿的小廠,一路披荊斬棘,成長為如今化工行業的領跑者。
從彷徨到快速壯大再到深刻轉型,經歷了市場機遇期,也遇到過方向未明的“寒冬”,索普集團一刻不停地“苦練內功”。2017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完成主業營收57.58億元,利潤2.44億元,稅金2.95億元,實現了扭虧增盈,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持續穩中有升。
鎮江電解食鹽化工廠,作為與鎮江紙漿廠配套項目,籌建于1958年。此后,則度過了近20年風雨飄搖的日子。
如果說1958年是初生。那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鎮江化工廠迎來的是改天換地的新生: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大鍋飯時代終結了,1979年,全廠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對成績顯著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并且提出有獎有罰原則。
1982年,工廠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以崗定人、人定責、責定分、分定獎的辦法,提出逐級承擔的經濟責任制,在全廠初步形成經濟責任指標網。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向管理要效益”,成為那個年代響徹耳際的聲音。
為督促職工端端正正書寫生產記錄,杜絕筆畫潦草,上世紀80年代,鎮江化工廠開展了一場用仿宋字書寫原始記錄的標準化活動。當年這項活動開展時,市區書店的仿宋字帖竟被鎮化職工搜購一空。一些職工說:別小看了這仿宋字的一筆一劃,它最能體現嚴謹作風。
每年一舉辦的仿宋字比賽
在索普老工人的印象中,除了管理上的變化,崇尚知識崇尚人才的風氣吹遍廠區內外,宋勤華、周鐵柱等一批科技人才陸續走上了領導崗位。變化立竿見影,工人們回憶,“僅僅兩年,廠里就盈利13萬元,徹底把虧損的帽子扔到長江里了。”
根據今年新修訂的《索普集團2018年經濟責任制考核方案》,結合集團總體經營效益和各項經營效益、安全環保、成本控制等情況,經測算,職工6月份月度獎金水平較以往提升了1000元以上,這是前所未有的,充分體現了集團效益增長與職工收入增長的良性互動。尤其是在保證生產運行、安全環保穩定的基礎上,一線職工的月度獎金水平明顯高于部室管理人員,充分體現了“收入分配向生產一線傾斜”的分配導向,企業效益與職工收益的共享機制正在形成并初顯成效。
1994年12月20日,又是鎮江化工廠發展史上的一個大日子,掛了30年的“鎮江化工廠”牌子換成了江蘇索普(sopo)集團公司,是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英文全句中抽取字母音譯而成,里面有一種昂揚的態度。
恰逢此時,化工部有關醋酸工程的項目擺到了索普面前。但10萬噸醋酸項目的資金要依靠貸款,這對當時固定資產只有2億元的索普集團來說,有點沒底,而且又缺乏大工程建設經驗,又沒有現成的技術指導……
這時,企業界里很流行的一句話是:“不搞技改是等死,搞了技改是找死”。
“怎么都是‘死’,不如拼一拼,而且那時候已經開始意識到我們原有產品的高科技含量不足,抗風險能力不足了,”索普人主動迎接了這場挑戰,也就是后來的國家“921”工程。
1995年2月,工程正式破土動工。10多個施工單位、研究院、設計院和工程公司組建了一個大規模的建設兵團,在每個參戰人員的頭腦中,都有這樣一筆賬:醋酸工程早一天正常生產,利稅每天60萬元;晚一天,利息每天40多萬元;一進一出,便是百萬元的差異,絲毫不敢懈怠。
建設中的醋酸工程
2年后,總投資10億元具備世界最先進生產工藝的年產10萬噸醋酸項目一次性建成投產,使得索普從單一生產氯堿的企業,發展成為擁有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精細化工等多元產品的大型企業集團。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這竟是靠一群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次打通流程、一次試車成功。一位親歷者回憶說,面臨投料試車的關鍵時刻,“指揮開車的企業領導當時手直發抖,不知道是激動,還是緊張。”
利用建設醋酸項目的機遇,索普加強對上聯系,積極爭取成為上市公司。1996年9月,便組建了鎮江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次年10月,省政府授權索普為鎮江市第一家國有資產投資主體。
1998年醋酸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產,成為國內第一家打通“煤炭—甲醇—醋酸—醋酸衍生物”路線的煤化工企業,從過去量的擴張實現了質的飛躍,也使企業跨入全國大型企業的行列。
2004年醋酸二期項目建成投產,2011年醋酸三期建成投產,2017年醋酸年產量已經躍升到120多萬噸……多年的爆發式發展擴張,索普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以化工制造業為主業,形成了煤化工、精細化工、基礎化工3條產業鏈。其中,以醋酸為核心的煤化工產業產能規模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更是全球最大的醋酸生產單體工廠。
回顧過去,“技改”二字無疑為索普的立身之本、動力之源。僅去年索普就實施了十多項技改項目,目前著手推進的生產技改項目共42項,投入1.1億元,要求年內全部完成。重點加快推進總投資8.3億元的醋酸造氣工藝節能減排技改項目,預計2020年建成,在不新增產能的情況下,年可增加利潤3億元。
未來,還將以國際行業標桿,深度開發醋酸下游產業鏈,建設新材料一體化項目,重點以杜邦醋酸乙烯技術為中心,與現有產業鏈密切銜接,積極探索甲醇制烯烴、醋酸乙烯、丙烯下游產品等聚合物新材料產品開發。項目總投資約60-80億元,預計到2025年銷售收入可突破100億元,利潤再翻一番。
如果說,前30年是索普波瀾壯闊的擴張期,那么近10年,尤其是十八大以后,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索普進入綠色集約轉型的“二次創業”。
2014年,索普集團制訂了《生態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投資近2.5億元,嚴抓環保管理,實現清潔生產流程。三年期滿,累計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9.6萬噸、一氧化碳4800萬標準立方米、二氧化硫2500噸、氮氧化物2000噸、硫化氫0.21噸……
瞄準百姓最為關注的異味治理,還專門成立了專業課題小組,聘請專家對排放的各種氣體進行排查,在此基礎上分門別類提出整治辦法。另外,采用先進的荷蘭荷豐改進型克勞斯硫回收工藝,對現有的11臺爐進行下灰改造等,硫回收率超過99.99%、每年減少尾氣排放約5萬標準立方米、徹底消除硫化氫排放。同時,超前高標準實施熱電鍋爐脫硝除塵改造,實現了煙氣超凈排放;實施索普化工基地VOCs治理工程,其中儲罐及發車島VOCs治理項目獲評省十大示范工程。
索普有一份這樣的承諾:今后每年都將投入約1億元用于環保持續改進。
索普集團:近年來,索普集團經歷了領導班子頻繁變動、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發展思路經常變化、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職工隊伍人心不穩、歷史包袱沉重等諸多問題,特別是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主產品醋酸價格跌至歷史低谷,2016年虧損4.18億元。
2017年開始,索普集團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下,領導班子調整到位并趨于穩定,并且務實調整發展規劃,聚焦主業競爭力,制定了中長期發展目標,以扁平化、高效化、重心下移、快速反應為管理方向,引入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實施低成本競爭戰略,通過建立精干高效的生產運營、激勵考核機制,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創新采購模式,持續減債降費等舉措,增強企業持續發展內生動力。
索普集團:也會算環保賬,索普集團按照省市“263”專項行動及環太湖流域環保督查要求,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在產業升級、水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示范試點四個領域實施技術改造,以項目為抓手進行環保提升,加大環保治理力度,每個項目在實施前都會分別測算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
如熱電鍋爐脫硫脫硝除塵改造項目是純粹的環保項目,投資近8000萬,實施后年可減排二氧化硫672噸,粉塵45噸,氮氧化物896噸,實現煙氣超凈排放;醋酸乙酯儲罐及發車島VOCs回收裝置建成后,年可減排揮發性有機物271噸;以及重點實施的醋酸造氣工藝節能減排技改項目,總投資約8.3億元,預計年可降低醋酸生產成本300元/噸,年新增效益3億元,同時項目在不新增產能的情況下,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萬噸,減少硫化物排放140噸,減少煙塵排放85噸。
索普化工基地VOCs治理項目
索普集團:兩者都有,2017年國內醋酸年產量約750萬噸,全球產量約1200萬噸,索普集團約占全球產量的10%,且未來2-3年新增產能較少,醋酸產業市場仍可預期。但公司產品比較單一、抗風險能力弱,且產能過剩的情況沒有根本好轉,因此索普集團在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時就提出利用在手的杜邦醋酸乙烯軟件工藝包,以塞拉尼斯、伊士曼等國際行業巨頭為標桿建設新材料一體化項目,與現有產業鏈密切銜接,積極探索甲醇制烯烴、醋酸乙烯、丙烯下游產品等聚合物新材料產品開發。
在當前環保特別是減煤減化的高壓態勢下,“談化色變”的不理性現象有所加重,化工企業生存不易,倒逼產業轉型、自我革新。同時,作為老牌國有企業還面臨著深化改革的艱巨任務,為此,索普集團制定了一攬子改革發展方案,無論是剝離非主營業務及資產、減員瘦身、減債降費、重點項目建設,還是歷史遺留問題處置都不是水到渠成的,都需要刮骨療傷的勇氣、壯士斷臂的魄力,就像當初建設“921”項目時一樣。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