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10-24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超級工程”背后有各種技術上的“超級創新”。
港珠澳大橋建設難度極大,從設計到建設前后歷時14年。大橋建設期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僅專利就達400項之多,在多個領域填補了空白。在這其中,由太鋼自主研發的雙相不銹鋼鋼筋成功替代了傳統鋼材,應用于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實現了雙相不銹鋼鋼筋在國內橋梁建設的首次批量化應用,不僅大幅延長橋梁使用壽命,而且有力推動了我國跨海大橋建設材料的升級。
“時間過得真快,從材料研發到今天大橋通車,都快10年了。我們要繼續研發更多更好的高精尖特材料,為祖國強盛再立新功。”太鋼雙相不銹鋼鋼筋研發負責人、技術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輝表示。“當前,我們廠的升級改造項目正在加緊推進,今后我們一定能夠生產質量更優的產品。”雙相不銹鋼鋼筋研發團隊成員、不銹線材廠生產技術科科長閆士彩說。“港珠澳大橋項目后,中馬友誼大橋、香港將軍澳藍田隧道等項目都用上了太鋼的雙相不銹鋼鋼筋。相信我們的產品一定會越走越遠,不斷為中國制造貢獻太鋼力量。”雙相不銹鋼鋼筋研發團隊成員、營銷中心高級營銷員曹嬌嬋自豪地說。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