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億 烏蘭察布電網售電量闖關365億千瓦時
一天1億 烏蘭察布電網售電量闖關365億千瓦時

文章來源:內蒙古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8-11-16
11月4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地區電網單日供電量連續半個月突破1.2億千瓦時,最高用電負荷達到535.4萬千瓦,兩項指標均刷新蒙西電網供電單位的最高紀錄。
作為蒙西電網的直屬盟市供電單位,烏蘭察布電業局近兩年來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連續兩年完成售電量超300億千瓦時。2009年,該局售電量實現第一個百億的突破。僅用4年時間,2013年,售電量再次突破200億千瓦時大關,實現第二個百億的歷史性跨越。又是一個4年,2017年,該局售電量勇破300億千瓦時大關,實現售電量八年“三級跳”的歷史性跨越。截止10月31日,烏蘭察布電業局售電量完成298.17億,依據11月初的用電負荷,完成年初預定的360億“硬指標”,沖刺365億大關已是勝券在握。
盤庫存 挖潛量 安全生產齊步走
新城灣變主變大修現場
系統內首次采用x射線線夾機對“三跨線路”進行檢測
11月6日,在接連下了兩場雪后,位于祖國正北方的工業城市——集寧的天氣有些清冷,街道上三三兩兩的人急匆匆地走過,昭示著冬天已然來臨。走進豐鎮市高科技氟化學工業園區的吉鐵、吉炭冶金綜合項目部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為了保證工程的如期投產,汗水不時順著他們的臉頰流下,全然不顧。這個以建設300萬噸鐵合金系列產品的項目承載了外界太多的矚目,尤其是內蒙古的電力工業。
作為共和國長子的吉鐵、吉炭是新中國“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擁有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技術中心,旗下“哈達”牌鐵合金和“吉炭”牌炭素產品暢銷海內外。近年來,因內蒙古電力市場的“電價洼地”效應和多邊交易市場的存在,價低質優的內蒙古電力對于他們而言極具誘惑力。因此吉鐵、吉炭決定移師北上,并把目光瞄準了政策優惠、交通便利的烏蘭察布。
面對烏蘭察布電力市場,吉鐵鐵合金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軍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的產品耗電量特別大,電價占到生產成的30~40%。蒙西電網電價相對較低,相比之前有0.2元的差價。我們的項目共分三期,一期是22臺電爐,120萬噸產能,二期擬建2臺42MVA全封閉礦熱爐,三期擬建26臺42MVA礦熱封閉電爐,產能300萬噸。項目全部投產后,將會是‘世界鐵合金看中國,中國鐵合金看內蒙古,內蒙古看烏蘭察布’的產業格局。項目全部投產后,企業年購電量將會是42~45億千瓦時左右。”
近年來,烏蘭察布因中國“皮草之都”、“馬鈴薯之都”、“大數據中心”、“鐵合金之都”等稱號蜚聲海外。尤其是“鐵合金之都”的稱號,在促進烏蘭察布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解決了數萬人就業的同時,大大加速了烏蘭察布電網的發展。
烏蘭察布局電業局局長白格平表示,年初,烏蘭察布局針對360億千瓦時的售電任務目標進行了詳細規劃和部署,然而系統供電能力不足、地區網架結構薄弱這兩座 “大山”卻成為了擺在烏蘭察布電業人面前的“攔路虎”。
據白格平介紹,經生產技術處、調度處、計劃處的多次預算,烏蘭察布地區2018年末最大負荷將達到550萬千瓦。但截止2017年烏蘭察布地區火力發電裝機容量為350萬千瓦,除去廠用電及檢修容量最大可供給容量僅為280萬千瓦,呼豐斷面除去東送容量外可供烏蘭察布地區的負荷也僅有105w千瓦,風力發電受天氣影響較大,無法有效提供穩定負荷,地區系統供電能力嚴重不足。
針對這一情況,烏蘭察布局及時向內蒙古電力公司申請,通過對斷面極限分析計算,加大了呼豐斷面送電能力,現可供烏蘭察布使用負荷已達210萬千瓦,有效緩解了烏蘭察布地區的缺電問題。
“這100多萬的使用負荷來之不易啊,相當于在烏蘭察布地區新建了2座66萬千瓦的火電廠,如果算上電廠工程建設時間,那這筆經濟賬會是個天價。”對于使用負荷的“暫時”解決白格平喜不自勝。
源荷聯動 構建生產營銷一盤棋
智能化改造完成后的杜爾伯特變電站
天皮山變線路建設現場
2017年,天皮山工業園區新增920MW負荷已經落地,黃旗海220kv變電站為滿足工業園區的用電需求運行面臨著極大考驗,企業面臨限電生產,天皮山220千伏變電站的建設投產迫在眉睫。內蒙古電力公司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天皮山220kv輸變電工程必須當年立項當年投產。
時間緊,任務重,又是一個必須啃下“硬骨頭”。借鑒以往成功拿下高難度重點工程建設的寶貴經驗,該局電力工程安裝公司獨立完成了第一條采用四分裂導線的工程,刷新了烏蘭察布電力線路安裝史上的新記錄。從2017年12月30日接到圖紙到2018年1月12日,僅僅12天的時間,16級鐵塔均按高標準的要求搭建完成,并于2月1日成功送電。
8月底再次完成的天皮山220千伏變電站3、4號主變增容工程更是為烏蘭察布電業局年底完成360億千瓦時售電目標上了一個“硬保險”。
“2018年以來,烏蘭察布局建立了以營銷處為主體,大用戶管理處為用戶紐帶、生產為保障的全方位聯動機制。每月定期召開協調分析會,生產采取‘綜合停電’措施,一次停電統籌安排多項檢修工作。將用戶的檢修計劃與電廠的檢修計劃統一協調規劃,有效利用電網峰谷時段,在一定程度上切實緩解了地區限電現象。”烏蘭察布電業局總工程師、副局長張志忠說。
據介紹,未來,烏蘭察布電業局還將形成電源——負荷一體的“源荷聯動”機制,通過了解用戶的生產工藝曲線,合理協調安排生產計劃,拉平負荷峰谷值,緩解每日用電晚高峰現象。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用戶,積極踐行內蒙古電力公司“大營銷、大服務、大市場”理念,目前該局已在察右前旗、豐鎮地區建立大用戶管理所,工作人員積極對接并主動上門服務,力求讓用戶用上“暖心電、舒心電、放心電”。全方位的聯動機制助推該局增供擴銷的同時也保障了用戶的生產不受電力限制,有力地推進了地方經濟穩步增長。
“壓力與挑戰,壓在烏蘭察布電業局肩上的擔子不輕,預計2020年底烏蘭察布地區最高負荷可達800萬千瓦,2023年可突破1000萬千瓦。電力負荷的激增,對缺水無煤的烏蘭察布確實是個大課題。但我們有信心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克服一切困難,不斷優化網架結構,提高服務水平,為地區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烏蘭察布電業局黨委書記鄔立新一語中的。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