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科技報國初心 涵養科技創新活力
牢記科技報國初心 涵養科技創新活力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20-07-06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升空。7月2日,一生都在為我國導航事業嘔心瀝血的“北斗院士”許其鳳離世。
時光流轉,像許其鳳院士這樣的科學家,家國情懷始終閃耀,拳拳初心清晰如昨。歷史是見證者: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是兩代“嫦娥人”的前赴后繼;閃耀在蒼穹的北斗組網衛星,是北斗人近30年的實踐探索。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中國的科技創新已在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跨越,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家科技報國的初心和使命擔當。無論是錢學森、鄧稼先、屠呦呦、袁隆平,還是南仁東、黃大年、黃旭華……在科學家的群像中,他們把深沉的家國情懷融入科技強國的創新實踐中,散發著超越時代的精神光芒??萍歼M步是國家發展、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而科技的進步,是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滿懷理想信念,勇攀科學高峰,將他們的畢生心血,投入到國家各項科研事業當中的結果。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下,我國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在量子科學、鐵基超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高技術領域搶占戰略制高點,神舟飛船與天宮空間實驗室在太空交會,北斗導航衛星實現全球組網,“胖五”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斗號無人潛水器創造最大深潛紀錄,5G商用加速推出;國產大飛機、高速鐵路、三代核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成為中國的“新名片”。
國家對奮斗在科技創新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2019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倡議大力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內涵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業樹立了精神標桿,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凝聚起精神動能。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是科學家首先要堅持的。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要實現建設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凸顯??萍际菄覐娛⒅?,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在新的歷史時期,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擔時代重任,牢記報國初心,涵養科技創新活力,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必將加速實現科技強國的偉大夢想。(?,摚?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