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我國高鐵營業里程超2.9萬公里
經濟日報:我國高鐵營業里程超2.9萬公里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19-01-09
圖① 1月8日,由蘭州開往重慶北的D754次動車組列車駛出蘭州站,標志著時速160公里動力集中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正式開跑蘭渝線。本報記者 陳發明攝 圖② 動車組停靠在武漢動車段的存車線上,準備進行檢修和保溫作業。(肖藝九攝)
截至2018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2.9萬公里以上,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國高鐵動車組累計運輸旅客突破90億人次,中國高鐵的安全可靠和運輸效率世界領先。
路網建設扎實推進
“我去過黃山多次,最早去是‘客車加輪渡’,往返至少需要2天。工作后,我自駕車去黃山,單程需要五六個小時。”回憶起前往黃山旅行的經歷,上海市民劉先生說。2018年底,杭州至南昌高速鐵路杭州至黃山段開通運營,劉先生再次踏上同樣的旅途,這次的旅行時間大幅縮短至2個半小時。
2018年底,10條鐵路新線密集開通,加上此前開通的線路,2018年鐵路投產新線4683公里,其中高鐵4100公里。諸多新線的投運大幅壓縮了旅客列車運行時間,為鐵路運輸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8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格外引人注目。9月23日通車的這條新線,標志著香港正式接入國家高鐵網絡,不僅令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成真,還通過與之相連的武廣、貴廣、南廣、廈深等高鐵網絡,拓寬了香港與內地城市間的“4小時旅游圈”。
高鐵的成網運行拉近了時空距離,促進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快速交流,帶動了高鐵沿線旅游等產業增長,促進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復興號家族日益壯大
2018年底,一批“復興號”家族新成員集中亮相,多款復興號新型動車組首次對外公開,成了“網紅”。
一部中國高鐵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創新史。2018年,時速350公里短編8輛復興號動車組運行狀態良好,復興號家族系列動車產品研制積極推進。7月份,16輛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上投入運營。同時,時速2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下線開始型式試驗,有望于2019年底前投入運用。
2018年9月,復興號在時速350公里條件下實現自動駕駛。同時,在京沈高鐵順利開展了智能高鐵關鍵技術綜合試驗,多項試驗成果正在應用于京張高鐵、京雄城際鐵路建設。京張高鐵、京雄城際將在世界上率先建成智能高鐵。
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2018年11月,海南環島高鐵實行電子客票服務試點,2019年這一舉措將在全國高鐵推廣,旅客購票、檢票、乘車等都將更方便、快捷。
電子客票的推出是鐵路部門客運提質的縮影。高鐵訂餐越來越便利。2018年,鐵路部門升級了互聯網訂餐服務,餐食預訂時限由開車前2小時壓縮至開車前1小時;衛生環境越來越好。2018年,鐵路總公司全面推進“廁所革命”,實施了廁所“雙所長制”,進一步凈化旅客乘車環境;攜帶行李越來越方便。2018年,鐵路部門攜手順豐速運共同推出“高鐵順手寄”托運服務,旅客不方便攜帶上車的物品,鐵路幫忙送回家。(記者 王軼辰)
【責任編輯:宋詞】